甘肅慶陽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璀璨的歷史文化傳承,蜚聲中外的慶陽香包就是慶陽市獨特的文化名片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的傳承人劉蘭芳有著自己的看法,“香包雖小,可是它承載著無數先輩的智慧,傳承的是歷經千年的刺繡工藝,一針一線,都傳遞著隴原兒女質樸而厚重的情感。” 慶陽香包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中國古代社會盛行“男耕女織”的勞作方式,在生產力相對較為發達的前提下,女人們除完成織布縫衣外,還做一些工藝品、禮品用來點綴生活,聯絡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廣為流傳。慶陽香包作為慶陽地區的一種民俗物品,當地人稱之為“絀絀”,佩戴在服飾上不僅美觀漂亮、香氣宜人,還有愿祈福,禳災避邪之意。劉蘭芳說:“以前慶陽當地農村,女孩子出嫁時的陪嫁如果沒有幾件精致的繡品,會被男方瞧不起。相反,如果有精美的繡品作為陪嫁,大家會覺得你是一個能干的‘巧女人’,而且在夫家會很有地位,所以,我們這里的女人針線活個個做得好。” 香包繡藝作品 小愛好做成了大事業 “第一次做成一雙鞋墊,特別得意,外婆看我做得不錯,開始教我。”劉蘭芳8歲起跟著外婆和母親學習香包繡制,提起第一次繡鞋墊的經歷,她的眼神里充滿了歡喜,似乎一針一線都歷歷在目。或許劉蘭芳自己也沒想到,正因為多年的堅持,當初的一個小愛好,如今卻成了引以為傲的事業。 高中畢業后,劉蘭芳在慶陽市西峰區一家國營企業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她下崗了。在經過最初的踟躕和彷徨后,她靜下心來研究自己從小熟悉的傳統香包制作。 從最初制作荷包、鞋墊、枕套等最簡單的物件入手,劉蘭芳注意到實用的東西在市場上更有銷路,其后便開始嘗試制作繡花鞋、肚兜、蓋頭等既有地方特色而又實用的作品。她潛心研究傳統工藝,自己創意、自己設計,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別致富有地方藝術特色的香包作品。 就在這個時期,慶陽市政府也開始重視本地傳統香包產業的發展,在政策的引領與推動下,劉蘭芳的香包制作更有了用武之地。2002年,劉蘭芳的香包制作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這一年她開了自己的公司。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劉蘭芳意識到傳統的工藝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盡快改良工藝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隨后劉蘭芳多次外出考察學習,經常為了一道工序廢寢忘食,付出終有回報,在不斷地學習改進后,劉蘭芳的香包制作無論從工藝上還是標準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憑借自立自強的精神,如今自主創業的劉蘭芳已成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她的公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可以自行設計生產300余個香包系列產品。劉蘭芳通過辦培訓班,組織講課,每年培訓2000多名婦女從事繡藝編織工作,目前累計有20000多名婦女參與到公司的生產中。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婦女就業。“生活好起來了,不能忘了家鄉跟我一樣的姐妹們,獨木不成林,我要帶著她們一起干,撐起我們的半邊天。”劉蘭芳說到。 工作中的“針”功夫。 世界這么大,帶香包去看看 2014年7月,文化部相關單位組織一批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赴美國參加一個中國主題年的文化交流活動,劉蘭芳受邀為其中一員。“美國人也知道香包,但是不知道它用來做什么。”從美國回來的劉蘭芳萌生了更大膽的想法,“我要讓我們的香包走得更遠,讓世界都認識我們的香包。”次年4月,劉蘭芳受邀再次前往美國,在美國耶魯大學等5所名校開設講座。講述了慶陽香包的故事,將黃土高原的香包一步步推向世界舞臺,這次美國之行反響很大,美國許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她的作品還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婦女兒童博物館收藏。 通過多次的國外之行,劉蘭芳認識到向外國友人推廣香包工藝品不僅要講傳統,更要“接地氣”,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為此,她不斷尋找中國傳統文化與外國文化的對接點,了解外國民眾的審美理念,改進慶陽香包的設計圖樣,使慶陽香包更具“國際范兒”,通過多次對外交流,讓外國民眾親身體驗香包的制作過程,感受來自中國民間藝術傳承的魅力,更好地促進了香包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同時,為了不斷提高藝術水平,創新香包樣式,劉蘭芳不斷走訪收藏各個民族的藝術作品。她收藏的服飾,大都是明清時代的東西,她希望通過研究不同民族的藝術作品,把這些民族的藝術和慶陽的香包文化結合起來。“慶陽香包只是個地域文化,要想走得更遠、走向國際,就必須結合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劉蘭芳說。 如今,劉蘭芳依舊每天奔波于家和公司之間,忙得團團轉。隨著名氣的提升,劉蘭芳的事跡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這對她來說既是壓力,也是鞭策自己前行的動力,她說:“想起來自己這一路上經歷的苦和累,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仔細想想,我自己都給感動了。”從劉蘭芳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女性的柔弱,卻又像黃土地般的堅韌。 香包繡藝作品。 近年來,劉蘭芳先后赴美國、加拿大、白俄羅斯、意大利、埃及、非洲及中國臺灣等地區,進行慶陽香包民俗項目宣傳、推介,并多次受邀在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開設講座,“慶陽香包是傳遞愛和友誼的信物,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學會做香包,通過我們的慶陽香包,把愛和友誼傳遍五湖四海。這是我的夢想,是我的中國夢,我覺得這個夢總有一天會實現。”劉蘭芳說這話時,語氣里充滿了堅定。 |
相關閱讀:
- [ 06-30]不忘初心續寫輝煌 習近平寄語香港同心共圓中國夢
- [ 06-29]【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李宏:用技術創新飛躍架線天塹鴻溝(組圖)
- [ 06-28]條漫丨同心共圓中國夢——習近平的“香江愿景”
- [ 06-26]影像“中國夢”走進福州 橫跨三個世紀呈現中國巨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