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巴加布接受記者采訪 “唐卡的制作,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耐力,一定要靜心,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精品。”6月22日,甘肅省首屆隴原工匠座談會在蘭州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隴原工匠獲獎者、提名者齊聚蘭州,暢談弘揚工匠精神。當天下午,記者采訪了第一屆“隴原工匠”甘南藏族唐卡省級傳承人——交巴加布。 唐卡是藏文的音譯,起源于西藏的一門古老藝術,興起于松贊干布時期。唐卡是一種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其題材涉及藏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被稱作是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也是拉卜楞地區保存數量最多、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有極高的研究和弘揚價值。 交巴加布繪制唐卡(資料圖)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交巴加布從7歲正式開始學習畫唐卡,師承他的父親——國家級唐卡傳承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九麥,這一畫就是40余年。“唐卡,是父親畢生的事業。他把一生都奉獻給唐卡了,我必須傳承這一事業。” “我從記事開始,大概3、4歲就每天看著父親畫唐卡,天天看,天天接觸,看著看著自己也就慢慢的感興趣了。然后從7歲開始,就跟著父親正式學習畫唐卡了。”交巴加布說,學習與繼承的過程,是漫長且艱辛的。 交巴加布告訴記者,在最初的兩三年時間里,父親對他的作品一直不太滿意,總是看著他畫的唐卡作品搖頭,時間長了自己也有點氣餒。加之7歲,正是愛玩、好動的年紀,聽著外面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總是靜不下心來,想出去玩,心越亂,越畫不好,就想放棄。“每到這個時候,父親就耐心的教導我、鼓勵我,然后慢慢的就有動力了。后來,成長到20幾歲,懂事了,懂得父親的不易,我開始慢慢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畫唐卡上,只要一有時間和空閑,就坐下來畫,從天亮到天黑,一直畫,感覺唐卡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繪制唐卡必須要靜心,有足夠的耐心。”交巴加布說,在繪制唐卡時必須專注、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交巴加布繪制唐卡(資料圖) 一幅好的唐卡,在繪制時每個環節都要非常仔細,容不得半點馬虎。交巴加布說,繪制唐卡的白色畫布,要選擇致密的粗棉布,經過特殊的洗凈、晾曬之后,用石粉伴著木膠,拿鵝卵石反反復復的打磨,再洗凈、再晾曬、再打磨,直到纖維和紋理漸漸退盡,白布變得非常光潔。隨后用碳筆打底稿,畫出神、佛像的骨架并確定比例,然后畫衣服、裝飾、寶冠及法器等,再依次進行著色、勾復線、修正等步驟。“這樣的畫布才能千年不朽,畫上的唐卡才可以一直相傳下來。” 交巴加布說,唐卡的繪制必須按照嚴格的步驟一步一步進行,且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耐力。因此,制作一幅唐卡短則需要三個月或半年,長則幾年、十幾年。“我記得,用時最長的一幅唐卡,長大概5米,高1米2左右,我們四個人用了將近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 交巴加布說,畫了40余年,唐卡已成為他的全部,作為傳承人的后代,他要將唐卡的繪制技藝繼續傳承下去。“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技藝也要逐漸創新,提升創作力度,這樣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交巴加布繪制唐卡(資料圖) 考慮到創新發展,2010年8月交巴加布成立了夏河縣拉卜楞菩提畫苑有限責任公司,以布面彩繪唐卡為主,同時兼顧珍珠唐卡、刺繪唐卡、織錦唐卡等10余種唐卡的繪制,并逐步將唐卡推入市場。目前,公司有21名員工,其中達到畫師級的3人、中等級的8人、熟練繪畫工10人。“他們既是員工,也是徒弟。我給他們教授繪畫技藝,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對唐卡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讓傳統的唐卡藝術傳揚下去。” 畫了40多年唐卡,繪制了大大小小500多幅唐卡作品,交巴加布以深厚的唐卡繪畫功力得到了藏文化界的贊揚和肯定。他的作品《十八羅漢渡水圖》獲第三屆青海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產暨熱貢唐卡博覽會三等獎,《釋迦牟尼佛》(黑卡)在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通渭書畫藝術節評展中榮獲一等獎,帶彩《文殊菩薩三尊佛》(紅卡)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評展中獲一等獎,《藥師佛極樂世界》在第七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評展中獲金獎,《黃財神》獲得由省工信委、省輕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第十二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唐卡制作技藝一等獎。2014年交巴加布獲甘肅省唐卡工藝美術師稱號,2015年被認定為我省甘南藏族唐卡省級傳承人。2017年2月,榮獲首屆隴原工匠稱號。 “唐卡,是父親畢生的事業,現在也是我的全部。”交巴加布說,希望在自己的帶領下,有更多的年輕畫師來學習繪制唐卡,讓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千年。 |
相關閱讀:
- [ 06-30]不忘初心續寫輝煌 習近平寄語香港同心共圓中國夢
- [ 06-29]【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李宏:用技術創新飛躍架線天塹鴻溝(組圖)
- [ 06-28]條漫丨同心共圓中國夢——習近平的“香江愿景”
- [ 06-26]影像“中國夢”走進福州 橫跨三個世紀呈現中國巨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