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同“伊斯蘭國”的斗爭遠未終結 新華社記者 胡冠 伊拉克軍方29日宣布,已控制摩蘇爾的地標建筑努里清真寺。3年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此宣布“建國”。在敘利亞,“敘利亞民主軍”已經完全圍困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所謂“首都”拉卡,拉卡的收復已指日可待。 從敘伊戰事進展來看,“伊斯蘭國”作為所自稱的“國家”,其實體形式已基本宣告終結。這一重大進展,重挫了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中東極端勢力,標志著國際反恐斗爭取得重大勝利,極大鼓舞了國際社會反恐信心。 打擊“伊斯蘭國”取得關鍵進展,是各方力量反恐意志相對一致、多線并舉的結果。曾經憑借武器精良、機動性強在敘伊境內橫沖直撞的“伊斯蘭國”,被打得顧此失彼,陷入被分割包圍的境地。 近年來,“伊斯蘭國”在中東以及西歐等各地發動恐怖襲擊,奪去大量無辜平民生命,引發國際社會共同義憤。尤其是近期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在頻受恐襲之后,也決意加大打擊“伊斯蘭國”的力度。 “伊斯蘭國”的組織形式已潰散,但其破壞力不會驟然消失。有消息說,在對拉卡的總攻發動之前,數百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已撤離拉卡。同時,在主戰場行將潰敗之時,該組織不少外國成員紛紛撤回本國策劃或制造恐襲,近期多國發生的恐襲背后,也都有“伊斯蘭國”的影子。 可以想見,以其極端的本質,“伊斯蘭國”以各種形式策劃的恐怖襲擊今后還將持續,而其散播的極端思想也還將在世界多國范圍內持續發酵。 從以往的反恐經驗來看,如果只滿足于對恐怖勢力以暴制暴,而不能根除恐怖主義孳生的土壤,恐怖勢力會趁著各種機會重新肆虐,或者以新的形式發動襲擊。因此,國際社會遠不可就此歇力,須繼續加強國際合作,一方面需要對轉入地下和流散的恐怖分子進行防范打擊,更重要的是標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 西亞北非等地區動蕩為恐怖主義提供了溫床,西方國家應反思、放棄其干涉政策;世界范圍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應得到高度重視;世界各民族和宗教之間,需要更多的文明融合和包容。國際社會希望得到的,是永久和平安寧的環境。 |
相關閱讀:
- [ 06-27]伊政府軍擊退“伊斯蘭國”反撲 稱收復摩蘇爾“指日可待”
- [ 06-22]“伊斯蘭國”炸毀摩蘇爾努里清真寺
- [ 06-10]伊拉克一村莊遭“伊斯蘭國”襲擊 14名村民死亡
- [ 06-08]“伊斯蘭國”宣稱制造德黑蘭議會大廈襲擊
- [ 06-16]“伊斯蘭國”把本·拉丹的老巢占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