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張壩桂圓林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 攝影華小峰)蜿蜒長江流經瀘州,在江陽區城外形成了一處天然凹岸,得益于背風優勢,本易折斷的桂圓樹竟“活”過了百歲,在這里綿延生長,構筑了一道長江上游生態綠色屏障。7月3日上午,“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記者團深入張壩桂圓林,發現不少桂圓樹都已掛果。
七月初的瀘州,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江面騰起股股熱浪,張壩桂圓林里卻不覺炎熱。遠遠望去,一派郁郁蔥蔥里夾雜著些青黃點,“那是桂圓樹掛果了,但還要再等在兩個多月才能吃。”另一些樹上掛著的紅色果實甚是突兀,一眼就能辨認那是荔枝成熟將近,卻也被工作人員遺憾告知“還要等大半個月。”
張壩桂圓林與瀘州長江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
張壩桂圓林 觀景臺
據稱,張壩桂圓的栽培史不少于2000年,景區內百年桂圓老樹有15000余株,百年荔枝樹有2000余株。“最高的一顆桂圓樹高30米,樹干直徑都有1米。”講起這些老樹,工作人員很自豪。依托這些老樹,經規劃、搬遷和打造,江陽區長江沿岸形成了占地4500多畝的綠色生態屏障,顯著提高了長江流域沿線的森林覆蓋率,涵養水源同時,還能提升水土保持效果,景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高達95%。
張壩長江防洪堤健身步道
為增強防洪效果,政府又在景區外緣濱江路江堤上,修筑了一座7米高、4.5公里長的生態護坡堤防工程,江陽區張壩街道黨工委書記肖陶稱,“工程防洪設標為20年一遇,未來提升改造后可達50年一遇。”也無怪乎張壩桂圓林除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頭銜外,還被稱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張壩臨江河岸
瀘州是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的重點區域,瀘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一號工程”。2014年,《瀘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通過水利部、長江委審查,并由省政府批復同意實施,截止今年3月底,已完成水生態文明建設項目54個,完成投資71.5億元,占總投資的94.1%。除此而外,瀘州還加大了對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的核定力度,在延續評估報告中明確了生態下泄流量的管理目標,并針對農村水電站建設項目提出了保障生態流量的措施。可喜的是,近年來,長江、沱江等主要河流全面達到了規定的地表水功能區劃標準,長江出川斷面總磷濃度保持穩定,環境質量穩中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