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7月5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在章瑩穎失蹤案的首場聆訊中,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始終保持沉默。即使在面對受害者父親錐子般的眼光時,他也依然面不改色。 像個局外人一樣坐在那里,“法官問他明不明白,他回答‘yes’或者‘no’,回答了大約三四次,但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回答,”章瑩穎的辯護律師王志東對《僑報》記者說,“他沒有表現出任何讓人可以察覺的情緒。” 約十分鐘后,章瑩穎仍不知下落。截至目前她已失蹤了25天。盡管包括FBI在內的很多人都已明白這個女孩“兇多吉少”。 克里斯滕森“不松口”的態度無疑令人絕望。但更令人絕望的是,人們并不知道他為何要綁架和他在生活中極有可能沒有任何交集的章瑩穎,是激情犯罪還是精心策劃? 唯一一次已知交集是,他讓她坐上那輛黑色的轎車,然后帶著她在監控視頻里徹底“蒸發”。 “轉了一圈他又回到她身邊” 因為沒有買車,章瑩穎只能選擇坐公交車前往位于位于林肯大道(Lincoln Ave)上的公寓單位ONE North簽訂新的租屋合約。這里距離她所在的伊利諾伊大學并不遠,坐車大概只需要15分鐘。 《僑報》記者曾向多位在美留學生求證,他們表示,盡管美國是“汽車王國”,無車寸步難行,但是很多剛來美國的留學生并不會選擇立刻買車,“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帶著國內的生活習慣和安全意識來的。”一位在美留學生這樣說道。 盡管章瑩穎所在的UIUC是全美中國留學生最多的高校,但根據犯罪率地圖顯示,附近有不少相當危險的橙色地區。“開出去十分鐘就是玉米地和鄉間小道,完全是農村。”一位UIUC的學生這樣告訴記者。 因此為了出行方便沒有買車的留學生一般會選擇租車或者使用Urber叫車,但章瑩穎卻沒有選擇這樣做。據她小姨介紹,章瑩穎曾說過“不要坐網約車,不安全”。“瑩穎的安全意識并不差,”章瑩穎的男友候霄霖說,“但她有點路癡。” 下午兩點,疑似坐錯車的章瑩穎出現在了一個公交站點,此時距離她和租房經理約定見面的時間只差十分鐘。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在章瑩穎所在的街區附近轉了一圈了,并曾經過車站。就像是找到了“目標獵物”一樣,他再次繞回到車站,并停在章瑩穎身旁。 幾分鐘后,章瑩穎在人間徹底“蒸發”。 “他在尋找目標” 幽默、安靜、看似好人是克里斯滕森的學生對他的評價。“令人毛骨悚然”則是他的鄰居的說法。他喜歡格斗游戲、喜歡重金屬死亡音樂,迷戀著日本文化。 12日,在章瑩穎失蹤僅三天后,警察就已懷疑到他,原因是那輛在美國極為少見的車。但他在接受詢問時表現得十分自然,不像是初犯:“一整天都在公寓內睡覺或者打游戲。” “案件遠未結束” 雖然嫌犯已抓到,但章瑩穎的辯護律師王志東告訴《僑報》記者,“案件遠未結束,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章瑩穎的死和嫌疑犯有什么關系。”據他介紹,目前起訴嫌犯的罪名還只能是綁架罪。但不排除隨著刑事偵查深入,更多證據的出現,案件的性質可能會變為謀殺。 “看不見的兇手” “瑩穎曾說告訴我她害怕,因為她住處附近出現了幾個陌生的亞裔面孔,一直在周圍徘徊,”事后接受采訪時章瑩穎的男友候霄霖這樣回憶道。當時,面對女友的恐懼,他并未在意,只是安撫她不必擔心。 這個細節在中美社交媒體上不斷被放大,很多人認為,這種不知兇手動機、且受害者與兇手并不認識的案件的恐怖之處在于,這個兇手可能已經注意受害者很久了,但受害者卻渾然不知。 此類針對留學生群體的惡性事件,在近年來十分常見。據中國外交部統計的數據顯示,從2014到2015年,領事保護案件涉及到留學生的從932人上升到6185人。 2010年,剛到美國兩個月的23歲女孩姚宇,在紐約皇后區法拉盛街頭被墨西哥裔非法移民以鐵棒擊打頭部并拖至小巷強暴。兩年之后,南加州大學的瞿銘開車送女生吳穎回家時被雙雙槍殺。 2014年7月24日,震驚中美兩國的紀欣然被殺事件發生了,這個年僅24歲的中國留學生走出公寓時還是充滿陽光的樣子,第二天凌晨歸來時卻已是渾身是血,奄奄一息。據殺害紀欣然的兇手介紹,他們早已盯上了紀欣然,是有預謀的殺人,原因在于“認為中國人都很有錢。” 以上這些案例中的兇手都并不認識被害者本人。有的是預謀殺人,有的只是與受害人擦肩而過,然后就動手結束了對方的生命。盡管美國一些學校在不斷提升安保力度。但值得注意是,一些中國留學生的安全意識十分單薄。 |
相關閱讀:
- [ 07-05]章瑩穎案讓中國家長重新審視送孩子留學:“再也不讓女兒去美國”
- [ 07-05]美律師解讀章瑩穎案:嫌犯可能被保釋,如何量刑看證據
- [ 07-05]加州華裔律師就章瑩穎案向美國司法部發起請愿
- [ 07-05]前FBI探員談章瑩穎案:嫌疑人或以交待章下落換輕判
- [ 07-05]中方敦促美國司法部門依法公正審理章瑩穎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