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7月5日電(記者 朱曉穎) 在距南京今年最近一次土地拍賣過去3個多月后,5日,南京土地拍賣市場重啟序幕,“開倉放糧”11幅地,展開網絡競拍。從結果上看,僅一幅宅地達最高限價。 當天拍賣的11幅地中,僅有3幅地含住宅用地,且都設置了最高限價。這3塊地都位于江北的六合區,距離主城較遠。 雖然當天有一幅宅地達最高限價,但和去年相比,最高限價也出現了下調。 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吳翔華認為,最高限價的下調,將有助于未來房價構成成本有所下調。 在樓市調控的當下,住宅用地拍賣“降溫”是意料之中之事。不過,在5日的南京地塊競拍中,部分商辦地塊受到各開發商熱捧、爭搶,溢價率高,有些出乎人們預料。吳翔華認為,這表明開發商通過加大土地儲備、獲得保值的意愿強烈。 今天的土地拍賣,是“寧十條”新政后首次土拍,遵循了新的規則:達到最高限價時仍有競買人要求繼續競買的,停止競價,改為在本地塊內競爭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積。認建面積最多者為競得人,所建保障性住房無償移交政府。 于是,一場競面積的”加時賽”也在5日的網絡大戰中上演。六合區雄州街道開發區南門小學B地塊G19地塊,在歷經長達2個小時25分鐘、132輪競價和競面積的持久戰后,競得價達最高限價7.5億元,由南京海麒房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9600㎡保障性住房報建面積競得。 “這種突破最高限價后改競保障房面積的做法,在南京尚屬首次”,吳翔華表示,實際上這可能會打破以往土地最高承受價格的上限,因此對開發商的風險控制能力是極大的考驗。這種做法對市場的影響,也將成為未來左右樓市走向和預期的重要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7日、7月12日,南京還將接連舉行兩次土地拍賣,其中不乏河西、江寧、燕子磯、麒麟等熱點區域的優質地塊,競拍熱度引人關注。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近期因樓市調控政策發力,房企銷售數據放緩,但標桿房企依然保持著拿地積極性。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在政策約束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有所降低;在部分三四線城市,土地競爭激烈,土地拍賣溢價率有明顯上升。 |
相關閱讀:
- [ 06-23]年內第三次土拍落槌 漳州兩幅商住地塊成功“出嫁”
- [ 06-21]廈門土拍4幅地均未達到最高限價 3幅接近于底價成交
- [ 05-10]漳州臺商投資區2017首場土拍落槌 地塊花落大唐
- [ 05-10]5月18日廈門將迎“新政”后首場土拍 同安前景佳
- [ 03-06]廣州2月僅成交10宗地 3月將迎土拍高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