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7月6日電 (記者 李茜)管好民眾的“養命錢”,河北省正積極推進“互聯網+監督”的監管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的處理應用、挖掘分析推動對社保基金的精準監管,今年以來全省已追回社保基金近千萬元。 醫保、養老等社保基金,被認為是民眾的“救命錢”“養命錢”,卻不時有人采取欺詐、偽造材料等非法手段騙保、套保,損害廣大參保人的切身利益。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下簡稱“河北人社廳”)表示,2014年社保欺詐入刑,依據河北省相關法律規定,騙保7000元以上將面臨刑事處罰。目前,河北已有3起社保欺詐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大數據如何實現對社保基金的精準監管呢?據河北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省正大力推進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監管平臺建設,開展社保各險種之間的數據比對,以及與就業、公安、稅務等方面的數據關聯分析,通過大數據,動態掌握參保人員的生活生產軌跡信息,及時動態掌握參保人員的身份信息和生存信息,將一個個原本割裂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邏輯聯系,從中挖掘疑點數據,提高監督檢查工作效能。 具體來說,河北省一方面與公安部門協作,定期將河北省居民的全部死亡人員數據引入監管平臺系統,形成死亡冒領基礎數據,為查處各險種欺詐騙保行為提供數據支持;一方面與社會保障卡卡庫結合,對歷史重要數據開展質量清洗,構建了完整的數據質量檢測體系,提升數據質量。 今年,河北省通過智能監管平臺發現某縣1421人冒領養老金,挽回基金損失280萬元。 截至目前,河北省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監管平臺建設,已完成了死亡后繼續領取養老金監控、重復領取養老金監控、因病提前退休監控等20余個場景。通過社保各險種之間的數據比對,對重復領取待遇、死亡冒領養老金、違規提前退休等問題進行有效監督,對社保基金欺詐違法行為及時預警,初步實現了基金監管智能化。 據了解,河北省正通過加強“互聯網+監管”建設,將事后監督向事前預警、事中監控轉變,逐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監督運行機制,構建公安、地稅、工商等行政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將社保基金監管全面引入“互聯網+”時代。 河北人社廳提醒,大數據就像給社保基金監管安了一雙智慧的眼睛,死亡冒領養老金、重復領取待遇等社保欺詐行為將無處遁形,相關人員莫要心存僥幸,應及時申報相關情況,一旦被發現社保欺詐,金額超過7000元將面臨刑事處罰。 |
相關閱讀:
- [ 07-06]河北山東等地有短時強降水 山西江蘇局地有雷暴大風
- [ 07-06]河北特大假記者團伙22人落網 師傅帶徒母親帶子
- [ 07-06]河北多數環境污染犯罪集中在鍍鋅行業
- [ 07-05]河北邢臺警方搗毀一制售假幣窩點 繳獲假幣8200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