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本周三度發聲重申“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下半年貨幣“緊平衡”大勢不改 2017年已進入下半段,市場人士對于下半年貨幣政策的走勢高度關注。本周,央行先后發布了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二季度例會新聞稿、《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和《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6)》,均明確“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央行反復強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業內人士表示,從央行的表態和目前市場的情況分析,今年整體的貨幣政策將保持“不松不緊”不會轉向,去杠桿和防風險仍將是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從流動性角度來看,在經歷了6月的平穩過渡后,7月資金面仍面臨一定壓力。展望全年,流動性的總基調將為“緊平衡”,“過緊日子”也將是貫穿金融機構一年的主題。 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7年第二季度例會強調,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央行于7月4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也重申上述觀點,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基本穩定,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而在7月5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6)》中,央行行長周小川致辭稱:“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央行將保持貨幣政策審慎和穩健,為穩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與此同時,《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稱,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系統性風險監測與評估,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功能,探索金融機構風險市場化處置機制,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7月6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組織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共同撰寫,該報告也指出,2017年我國金融市場工作也將不斷加強監管,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切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基于央行最近的表態,業內人士預期,下半年貨幣政策不會轉向。中信證券固收研究首席研究員明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仍將保持“不松不緊”,一方面因為去杠桿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且銀監會下一步監管力度松緊程度尚未可知,沒有進一步收緊的必要。另一方面,最近公布的實體經濟數據也顯示國內宏觀經濟存在一定的韌性,不存在刺激經濟而放松貨幣政策的需要。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佩伽也對記者說,下半年的貨幣政策還和市場流動性變化有關。一些國內和國際因素可能導致市場有流動性補充的需求,但是考慮去杠桿在攻堅階段不能轉向,貨幣政策還會是中性略緊的狀態。“在承受范圍之內,貨幣政策可能還是會以不變應萬變,是否微調還是要看關鍵時間節點流動性的變化。如果市場利率有所上升,央行可能會加大公開市場操作來進行補充。”她說。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6月,資金面并未出現市場預期中較為明顯的吃緊。業內人士表示,這與央行加碼公開市場操作以及事先同市場進行溝通關系密切。進入7月,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仍然不可掉以輕心。數據顯示,7月上旬和中旬各有2100億元和2800億元逆回購到期,而MLF在7月全月有3575億元到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保持季末流動性穩定所投放的流動性管理工具到期時仍可能給市場帶來時點性緊張。他也表示,考慮到二季度末考核時點已過,如果市場流動性保持基本穩定,貨幣當局在7月可能僅會部分對沖到期的逆回購和MLF,使得市場呈現凈回籠態勢。明明則表示,7月資金可能面臨“前緊后松”局面。 在現有的政策基調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緊平衡”將貫穿全年,而受此影響,對金融機構的各個部門和各種與此相關的金融市場主體而言,“過緊日子”也成為今年的主題。一位大行支行負責人表示,今年從年初開始就感受到了資金的緊缺,目前,不論是對公貸款還是個人貸款,表內額度全面告急。而一位北京地區互金平臺負責人則表示,目前網貸行業綜合利率明顯升高,很多平臺只能依靠“加息”來吸引投資人。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緊平衡”與監管層有意推動“降杠桿”密不可分,未來貨幣政策在推進去杠桿時,在方向不動搖的基礎上,也會更加注重力度和節奏。 |
相關閱讀:
- [ 07-06]央行: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把防控風險放重要位置
- [ 07-05]外媒:日本央行將下調通脹預估 暫不放松貨幣政策
- [ 07-04]8月1日起暫免人民幣對部分貨幣交易手續費
- [ 06-30]寓義于利 植“綠”不輟 興業銀行獲《亞洲貨幣》三項嘉獎
- [ 06-27]央行:調節好貨幣閘門 下半年政策不松不緊相機而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