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與自己的小“親戚”杰索爾(右)展示他們一起畫的畫。 李鈺與“親戚”卡買爾漢·依明尼亞孜(左)。 天山網訊(記者王娜 通訊員謝文俊攝影報道)“這里是干事創業的前沿陣地,是年輕干部經受鍛煉考驗、成長成才的廣闊舞臺。” 7月4日,總結三年的援疆工作經歷,李鈺深情地說,新疆是一片神奇的熱土,這里能激發人的無限潛能,是一個值得為之奮斗和奉獻的地方。 不怕吃苦喜歡“蹲點”下基層 2014年9月,李鈺作為一名司法部的干部,從北京只身來到新疆,至自治區教育矯治局(戒毒管理局)掛職副局長,援疆三年。 此前,李鈺曾因出差多次到過新疆。當地的人文風貌與歷史底蘊,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她深深喜歡上了這里。而后,她因為援疆再度來到新疆,就像來到了一個生活多年的地方,環境上沒有任何不適用,并立即進入了工作狀態。 和李鈺共事三年,同事們都一致評價,這位美女領導看上去柔弱文靜,卻不怕吃苦喜歡下基層,挑戰高難度。自治區教育矯治局(戒毒管理局)下轄16個教育矯治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分布于全疆12個地、州、市。這些基層局所,李鈺都去“蹲過點”。她說,只有親自用腳步一一丈量過,心中才有底氣去扎實做事。 2016年9月,李鈺到哈密教育矯治局(戒毒所)以一名普通民警的身份蹲點調研三個月。從食堂管理員崗位、勞動帶工崗位到監控值班崗位,她都認真地做了一次體驗。在康復中心的勞動現場,盡管當時戶外驕陽似火,她摘菜、除草、打埂、平整田間地頭、澆水施肥,每一步驟都有板有眼。 自帶文藝范宣傳新疆好形象 在后來的工作中,李鈺對新疆的了解與日俱深,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從喜歡上升到熱愛,并不遺余力宣傳起新疆。 大家都說她是一名自帶文藝氣質的干部,注重實干的同時寫得一手好文章。援疆三年間,她不僅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CSSCI)來源期刊》及各類期刊上發表過20余篇學術論文,還在多家報刊雜志上發表過許多散文、游記。 李鈺說,寫學術論文,是為了記錄和總結援疆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寫文學類作品,是為了宣傳魅力新疆,向更多人傳播真實的新疆。 “我對新疆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是那么美好,我不允許別人說她一句壞話。”李鈺說,只有到過新疆,才知道她有多美,才能感受到這里的人有多善良熱情。 其實,李鈺的宣傳不僅停留字里行間,她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向外界推廣新疆。她積極參加自治區舉行的各項重大活動,以事實證明自己的愛和新疆的美。2015年8月,作為援疆干部代表參加了全國第十三屆冬季運動會圣火采集暨火炬傳遞儀式,成為第一棒火炬手。2016年1月,參加了烏魯木齊冰雪馬拉松比賽,并結合自己的參賽感受撰寫了《天山在奔跑、新疆在奔跑、我們在奔跑》。 這幾年,從筆尖到行動,新疆是李鈺心中的唯一主角。她做這些,為的是宣傳新疆的大美,展示新疆人的精神。 最大收獲是認了三十多個兄弟姐妹 即將離開新疆,最讓李鈺難舍難分的是這里的人。她有一個隨身攜帶的通訊錄,上面記著30多個電話號碼,這些號碼的主人都是她在此認的各族兄弟姐妹。 剛到新疆工作第四天,李鈺到喀什參加司法考試巡考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對同時參加司法考試的維吾爾族姐妹,被她們積極向上的精神感動。此后,三人建立了親姐妹一般的感情,時常互訴衷腸、互相勉勵。這樣的親人她一共認了30多個,有南疆學子、患病的貧困戶、留疆戰士,有需要關懷的未成年人。李鈺愛同他們交心交流感情,能幫的時候總是盡力幫一把。 2016年10月,自治區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單位隨機給李鈺分了一個結對認親戶。當年11月,當她第一次趕到和田見到親戚后,卻產生一個念頭:大老遠趕來,只認一個親戚太可惜了。于是她主動要求多結了一戶親。 其實,早在進疆之初,李鈺就已經與喀什、塔城的3戶困難家庭結對認了親。這下有了5戶親戚,李鈺一方面在就醫、就學、生產、就業等方面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一方面更加注重與親戚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真正做到發自內心地把各族群眾當朋友、親人,同吃一鍋飯、同飲一杯茶、同跳一支舞,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加深彼此的友誼,融入相互的感情,讓各民族同胞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這是李鈺對“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切身感受和認識。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李鈺看來,新疆情結已經在心中扎根。未來無論她身在何方,仍會盡力宣傳新疆,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的風土人情,了解新疆的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的美好前景。 |
相關閱讀:
- [ 07-07]援疆醫生馬啟敏:為新疆留一批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 [ 06-20]陳厚鑾副主任率團看望慰問昌吉州援疆醫療隊員
- [ 06-16]北京援疆20年:有一種大愛叫牽手
- [ 06-09]廈門產業援疆投資推介會舉辦
- [ 05-18]福建產業援疆新突破 "一帶一路"實現互利共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