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案的法律焦點:如何定罪量刑受廣泛關注
2017-07-08 15:32:22?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虹虹 陳瑜輝 |
分享到:
|
章瑩穎案的法律焦點 □ 本報駐美國記者 陳小方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被綁架一案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牽動著中美民眾的目光及媒體的持續關注。犯罪嫌疑人布倫特·克里斯滕森繼6月30日被逮捕后,已于當地時間7月3日、5日兩度在美國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接受法庭聆訊。負責審理此案的法官埃里克·朗認為,克里斯滕森對社區安全存在重大潛在威脅,因此不準其保釋出獄。克里斯滕森將被繼續羈押,直到7月14日正式審訊開始。 隨著事件的發酵,章瑩穎案更多細節陸續曝光。中國公眾愈發迫切地希望能揭開章瑩穎失蹤的謎底。大陪審團何時作出正式起訴決定、嫌犯將獲何種刑罰、受害者家屬能否得到賠償,也都成為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的海外安全狀況也成為熱門話題。 章瑩穎下落“仍在搜尋中” 嫌犯或交代換取辯訴交易 自6月16日起,美國聯邦調查局就已經獲得司法授權,對嫌疑人克里斯滕森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秘密監控,但是截至目前,在聯邦調查局和當地警方的公開表態中,對章瑩穎下落的描述仍是“正在搜尋之中”。 章瑩穎的下落牽動著無數中美民眾的心,人們懷著期待,希望章瑩穎尚存于世。不過,聯邦調查局此前在聲明中曾表示,根據訊問嫌疑人的記錄及獲得的線索,“相信章瑩穎已經遇害”。然而,按照程序及出于嚴謹性的考慮,聯邦調查局不會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宣布或假定一個人已經遇難。不過,也有另一種聲音存在,例如華裔神探李昌鈺6日就此案表示,章瑩穎仍有生還的可能。 目前,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依據沉默權拒絕透露章瑩穎的下落。 在5日的第二次聆訊中,檢方公開的最新證據雖然包含了對克里斯滕森的一些監聽錄音(在錄音中嫌疑人描述了理想的受害人有什么特點),此外檢方的證據中還包括嫌疑人描述把章瑩穎帶回其公寓時曾遭遇的劇烈反抗,以及克里斯滕森被監控錄像捕捉到曾在同一地點試圖引誘其他潛在受害者,但是上述證據并未涉及有關章瑩穎下落的線索,克里斯滕森也對此保持沉默,在長達32分鐘的法庭聆訊時間內一言不發。 有資深FBI前探員分析認為,克里斯滕森如此作為,或因其主觀原因,抑或因其辯護律師埃文·布魯諾的授意。因為未來隨著案件審理進程的推進,克里斯滕森或可在某一時間點通過交代章瑩穎的下落或藏尸地點,與檢方達成“辯訴交易”,換取檢方以較輕罪行起訴或減刑。 例如,若未來檢方掌握了克里斯滕森殺害章瑩穎的證據,彼時謀殺罪指控已無可避免,但是嫌疑人克里斯滕森可在交代章瑩穎下落的情況下,通過辯訴交易使檢方同意將一級謀殺指控降為二級謀殺指控。 同時,克里斯滕森至今仍在法庭上拒不交代章瑩穎的下落,也是FBI推測章瑩穎已不在人世的原因之一。因為如果章瑩穎仍未遇害,嫌疑人應告知警方其下落,以避免后續可能提起的謀殺指控。 檢方需證據充足才能起訴 大陪審團將作出關鍵決定 從6月30日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被捕之日算起,大陪審團要在其后30天內作出是否正式起訴克里斯滕森這一關鍵性決定。 目前,美國聯邦檢察官已經提交了指控,需要在30天內說服大陪審團決定正式起訴克里斯滕森。根據美國法律,大陪審團將由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聯邦法院從所在轄區選取的23名公民組成。只有檢方向大陪審團提供了充足的證據,解釋清楚為何需起訴克里斯滕森,且大陪審團接受了這些證據,那么才可對克里斯滕森提起正式起訴。 按照計劃,在兩次聆訊之后,7月14日上午將舉行初步聽證。不過受害方律師也表示,如果大陪審團在14日前就簽發了正式起訴書的話,那么則不需再進行14日的預審,可跳過預審正式起訴。 當地時間7月3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晚11時),涉嫌綁架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的美國嫌犯克里斯滕森首次出庭接受聆訊。 如何定罪量刑受廣泛關注 多個環節存在不確定因素 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被抓獲后,許多民眾到克里斯滕森的社交賬號下譴責其暴行,并留言稱:“希望你被判處終身監禁”“希望你被判處死刑”。然而,克里斯滕森最終將被判處何種刑罰,目前尚是一個未知數,許多法律人士也就此作出了預測及評析。 目前,美國檢方以綁架罪向聯邦法院起訴克里斯滕森。這一舉動也飽含深意,表明了檢方在目前無法以謀殺罪提出起訴的情況下,也在尋求以最嚴厲刑罰懲處罪犯。 眾所周知,章瑩穎案發生地伊利諾伊州早在6年前就已經廢除了死刑,而美國聯邦法律則規定,綁架罪最高刑期是終身監禁,而若因綁架致受害人死亡,最高可判處死刑。因此,美國檢方目前是以綁架罪向聯邦法院提起了訴訟。 此前,美國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莎倫·保羅曾向媒體表示,如果克里斯滕森最終被判綁架罪名成立,他或將面臨終身監禁;而如果未來檢方掌握了能夠證明嫌疑人殺害了章瑩穎的證據,也可能會改以謀殺罪來起訴他;若謀殺罪名成立,最高量刑可至死刑。 然而,這其中也存在諸多變數。本案目前尚未正式進入庭審階段。而美國的刑事程序一般包括逮捕、初審、預審聽證、審前動議、挑選陪審團及控訴、辯護、量刑等十多個環節,刑事程序走完可能就需要數年時間。其中的多個環節,都存在讓罪犯逃脫法網的不確定因素。即便嫌疑人被判處死刑,離最終執行尚有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 目前,出于對嫌疑人沉默權的保護及禁止自證其罪的原則,很難讓克里斯滕森主動交代,受害人的下落也始終未明。此外,本案法官在第二次聆訊的一開始就特意重申了在審判前應遵循疑罪從無的原則,而這一原則也可能讓檢方在此后的法庭攻防戰中處于劣勢。 此外,據法律界人士分析,在此案中,章瑩穎的家人可能獲得的賠償只能來自未來向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提起的民事賠償,金額也只能以后者的個人財產為上限。 留學生人身安全引發熱議 熟悉法律培養“街頭智慧”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在章瑩穎案7月5日舉行第二次聆訊時,進入法庭內部觀看聆訊直播的大部分都是華人,甚至還有母親帶著孩子來觀看此案的聆訊,這不僅顯示出華人對章瑩穎案的關注,也體現了中國國內民眾和海外華人群體對中國留學生海外安全問題的關注及焦慮。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2016年公布的報告顯示,全美國際學生人數達到近120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有30余萬人,占全美國際學生的三成左右。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章瑩穎案件發生后,在中國和海外華人群體內引起極大反響,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安全也成為熱議話題。 英國廣播公司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并刊文指出:“美國境內現有30萬中國留學生,章瑩穎的失蹤引發普遍憂慮。” 近年隨著中國海外留學生人數的增加,中國留學生海外安全事故甚至針對留學生群體的惡性事件時常見諸報端。據統計,在留學生安全事件中,被搶劫、性侵、故意殺害等惡性事件偏多,22歲以下大學生是比例最高的受害群體。 章瑩穎案發生后,留學專家建議,中國留學生應盡可能地了解所在國的司法制度與安全狀況,提高安全意識,在生活中應主動加強防范、熟記報警電話、盡量避免夜間單獨活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保護社交媒體上的隱私,避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也有在美留學生就留學生安全話題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美生活需要一些“街頭智慧”,即在街頭遭遇陌生人,不需恐懼,但也不能放松警惕。此外,中國留學生還應謹記,美國校園并不很安全,即便是全美最安全的大學城也時有盜竊、搶劫等案件發生。 |
相關閱讀:
- [ 07-07]華裔神探李昌鈺:章瑩穎仍有生還的可能性 FBI應盡快找到其下落
- [ 07-07]章瑩穎:28天了 我們天天都在等你回來
- [ 07-07]章瑩穎案嫌犯確認不能保釋 下一步或用大陪審團起訴
- [ 07-07]第二次聆訊 美國法官拒絕章瑩穎案兇嫌保釋
- [ 07-07]網友熱議:為何嫌犯都受審了 章瑩穎還是找不到
- [ 07-07]外媒稱章瑩穎案嫌犯無業 靠妻子微薄收入生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