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老工業城市的綠色篇章 湖北述說華麗轉身歷程
2017-07-08 20:41: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虹虹 陳瑜輝 |
分享到:
|
圖為武漢新港碼頭 新華網武漢7月8日電 (記者高暢)在“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中,媒體記者們來到湖北站。 通過對武漢、黃石的多地探訪,記者發現綠色發展理念、產業升級、環境修復與改善......改變著人們對這座“老工業城市”的印象,湖北也在述說著自己華麗轉身的歷程。 發展綠色港口理念深入人心 湖北位于長江中游,武漢獨有長江居中區位和承上啟下航道優勢,在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背景下,發展“綠色港口”的理念已深深植入人心。 “黃石新港將打造‘長江上綠色港口的標桿’。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說。“公司將推動綠色港口發展寫入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重視綠色港口發展。” 他用港口揚塵給記者舉出實例:“為降低散貨碼頭作業過程中的揚塵污染,黃石新港投資約300萬元建防風抑塵網,在散貨堆場四周專門布置了高約17米的防塵網。這樣一來,粉塵的阻擋率達到了80%-90%。” 劉衛東表示,“黃石新港是新建港口,起點高,在規劃布局、設備選型等方面可按照節能環保的要求超前規劃,避免很多老港口存在的問題。另外,股東之一深圳市鹽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在綠色港口方面也提供了經驗支撐。” 以前,為保證船舶的基本運行和裝卸貨物的順利,輪船引擎不會熄滅。隨著大功率輔助柴油機的轟鳴,大量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造成大氣嚴重污染。 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郭文川告訴記者,“在去年年底,大型船舶停下來后,我們不再使用柴油而是改用岸電系統,這樣可以大力減排,并且在運輸車輛上加裝大氣污染減排裝置。另外,公司還推出集裝箱業務網上預約平臺,簡化流程,客戶可以通過手機APP,可以預約某個時間段來提取集裝箱,減少了客戶進出口通關的時間。” 產業升級:從工業獨大到多業并舉 經過多年的發展,湖北厚積薄發,實現了傳統工業邁向中高端,一批新興產業生機勃勃。 記者了解到,黃石有色金屬產業突破千億元大關。龍頭企業大冶有色精煉車間主任楊彥告訴記者,“每40-50萬噸銅能提煉出6噸金。”目前,大冶有色的多款產品為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交割品牌,大江牌陰極銅和白銀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經營,成為國際高端品牌。 對于一些技術難題,大冶有色特別制定了各種攻關小組。在環保方面,大冶有色相關負責人說,“2016年脫硫技術剛剛攻關成功,脫硫技術改善了污染情況,對尾氣進行回收,同時產出副產品亞硝酸鈉,用于工業生產。” 上達電子是專業生產柔性電路板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掌握了35微米業界領先的超精密工藝,年產能可達到390萬片,該公司在股轉系統掛牌。“我們核心競爭力在于深圳的研發中心,每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5%左右。”上達電子副總經理陳春發告訴記者。記者在車間看到操作工手帶指套對產品進行挑選,“我們的產品不能出現劃痕,不能沾染異物。這些都需要人工挑選,如果出現不合格產品就要丟棄。”陳春發說。 為發揮武漢輻射帶動作用,放大港口經濟效益,武漢新港核心功能區陽邏港園區正蓄勢待發。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陽邏港園區欲打造長江中游第一個自由貿易港。武漢新港陽邏保稅園區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迎凱介紹:“園區擁有包括“進口緩稅”、“出口退稅”、區內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消費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區內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等金融政策支持等等。” 張迎凱告訴記者,“對于擬引入園區的企業也將實施‘一企一策’優惠政策,比如保稅物流類企業,免租倉庫,保稅加工類企業,在投資建廠、土地購置方面給予優惠。” 生態修復:從“光灰城市”到“山水園林城市”的轉變 武漢、黃石都是老工業城市,城市發展伴隨著歷史留痕。2009年,黃石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為擺脫“唯礦思維、煉礦情節”,黃石提出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的思路。昔日大冶鐵礦礦坑、廢舊工廠變為旅游景區,實現了從“光灰城市”到“山水園林城市”的轉變。 碧波微漾,荷花盛開。在黃石市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的黃石園博園,綠地環繞磁湖,湖水襯托荷花。據園博園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黃石正在實施‘綠滿黃石’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35%,提升宜居宜游宜業水平。” 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武漢正全力打造“長江主軸景觀帶”。記者從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了解到,長江主軸景觀帶包括城市交通軸、經濟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并力爭在10年內建設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長江主軸景觀帶需從環境修復、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城市品牌等多方面綜合考量。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主任工程師、規劃師望開磊介紹,交通軸是將交通功能與景觀結合,兼具交通、觀景、游憩綜合功能。 經濟軸是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生態軸是將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理念,對長江沿線生態濱水岸線、重要景觀廊道開展生態修復工作等;景觀軸則是把長江沿線形成景觀主軸。 文化軸則是通過等文化演藝項目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等, 形成世界級城市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知音號》便是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 |
相關閱讀:
- [ 07-08]【共舞長江經濟帶】夜訪昆明斗南花卉市場 全國70%鮮切花來自這里
- [ 07-08]【共舞長江經濟帶】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兩地的實踐
- [ 07-08]【共舞長江經濟帶】昆明東站打造輻射南亞東南亞最大旱碼頭 貴陽南寧方向貨物列車可直發河口
- [ 07-08]【共舞長江經濟帶】莫干山“洋家樂”民宿:農民致富增收的法寶
- [ 07-07]【共舞長江經濟帶】云南規劃重大項目 著力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 [ 07-07]【共舞長江經濟帶】湖州德清縣依傍綠水青山 樹立中國民宿標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