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為什么要回應之后還附上一封,大家都認為很感人的一封信? 劉震:第二天早上我們正常上班以后,他給我們一封求助信,我們辦公室的同事寫了一封回信,這個回信往來,既然有了 求助信,我們就做一封回應信。 記者:但是求助信并不是點對點交到你們手里,不是說我寫給你的,而是寫給公眾的,你們把他給作為一個受者。 劉震:但是他求助信的抬頭還是寫的清華大學。 記者:所以你們就領了,認為是寫給我的。 劉震: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我們工作的內容之一,給予我們的考生一個踏實的安心的回應,能夠讓他在這一段時間內很好地去準備大學后的生活。 記者:這個信的回應是作為一種工作上的,分內的回應,還是被這個信深深打動之后作為一種情感上的? 劉震:我覺得兩方面都有,兩方面都有。一方面是工作上的回應,另一方面從信的內容上來講,你可以體會出是一種情感上的回應。 記者:說到這可能又引發另外一個,就是大家的一個問號,因為這個魏祥他身體的一些缺陷。 劉震:對。 記者:他也許并不大希望被那么多人知道,不管他得什么病,但是他身體的表現是大小便不能自理,像這種情況也許這是他的隱私,但是如果說清華大學真的是尊重他,那么應該是點對點用一種私密的方式去給他回寫這封回信,而不是通過現在網絡平臺,一夜之間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種身體狀況,你怎么看大家的這種質疑? 劉震:其實對于這種質疑,我們在看到公眾號推送他的求助信的時候,實際上他的這種情況已經就被公開了。當時我們也覺得這個公眾號是不是遵循他的本意,那么從我們來講,我們在整個回信過程中,實際上對于他的這一封求助信一個回應而已,因為第一封信是發表在網絡上面的,我覺得我作為任何一方都應該去保護每一個人的隱私,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們的處理過程中,我們就是就事論事,就他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就他的訴求,我們給予一個回應。 這篇比請求信傳播量更廣的文章,自然也在第一時間被人轉發給了事件的核心當事人——魏祥母子。 記者:你們用這種方式看到在網上看到清華的回復,你們隔空在交流,你看到這種回復的時候心里什么感受? 魏祥:第一個,真的是幸福蒙了,因為當時老師說我的這個分數只是很有可能能上清華,但是也沒有確定,然后終于有一個比較確定的消息,真的感覺挺開心的。 記者:你看我們說的確定就是清華大學明確告訴你,魏祥同學對吧?而且是人對人、點對點。現在雖然說很明確是寫給你的,但并不是通過信函遞達的方式直接給你,而是通過網絡這種方式,雖然不是繞彎子,但是也并不直接,你覺得這種方式可信嗎? 魏祥:當時第一反應聽到這么高興的消息,也沒有想過驗證真的還是假的,肯定是先蒙了。然后才考慮說,這是不是真的,我媽就聯系了招生辦的主任,確定了這個真的是真的,當時真的第一感覺是幸福。 《致甘肅考生魏祥: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一文,開篇就恭喜魏祥即將來到清華大學繼續學習和深造,并表達了對魏祥的敬意——“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后,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信的最后一句,就是“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記者:那封信里面什么話,你覺得最打動你? 夏瑞云: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記者:這句話你覺得是寫給你的吧? 夏瑞云:寫給大家的吧 我覺得 記者:人生實苦 但請你足夠相信,你看了這句話心里怎么想? 夏瑞云:我就覺得給了我希望了,特別感動。 這封回信,以不同于錄取通知書的方式,讓母子二人知道,他們的愿望已經實現,他們的困難也會得到解決,但是是因為這封信,有人質疑清華的炒作嫌疑。 記者:如果說大家認可這種共鳴的話,那為什么到了后期,就是這件事情可能發展到第若干天的時候,沒有順著這個共鳴的路在走,反而出現了很多質疑你們的這種聲音。哪兒出現問題了? 劉震:這有可能就是基于這種在互聯網時代傳播的一種結果。 記者:您指的什么互聯網傳播的結果? 劉震:在互聯網時代,我覺得大家看問題的視角也會變得很多元,而且這種多元的聲音,也會有各個不同的場所可以發聲。 據劉震介紹,清華大學已經為魏祥母子準備好了單獨居住的宿舍,都是免費的,而相關的一些其他資助也會隨著魏祥來清華報到而相繼展開。 記者:那你覺得他們的這個回復跟你寫的那封郵件,你寫的那封信,雖然說你無意讓它在網上傳播,可是這種無意中在網上的傳播對這件事情的解決有沒有幫助 魏祥:這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記者:你自己想過沒有,你的這封信用內部的方式,就是內部給清華。 魏祥:我想的話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區別,清華招我那肯定不是因為這封信,肯定是我的成績夠了,既然成績足夠的話,我應該即使不通過這個方式,我也能錄取進。 記者:魏祥是因為這封信被錄取,還是說沒有這封信,被大家廣泛關注,他仍然會被錄取? 劉震:他是一定會被錄取的。我剛才跟您說我看到這個文章以后,第一時間是確定他的相關信息,實際上他報考的是國家貧困專項計劃,國家貧困專項計劃在甘肅,我們一共投放了23個指標,實際上他在國家貧困專項之前的排名是很靠前的,所以他錄取是一定會被錄取,只要他填報志愿,后來我們也確認了,他填報了清華大學,所以錄取這件事情不是因為,和信是沒有關系的,因為他的成績,他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 記者:就是魏祥的特殊身體狀況,不是不錄取的理由,也不是錄取的理由。 劉震:對。 記者:他錄取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他足夠優秀。 劉震:他優秀,他的成績足夠。對,是這樣。 盡管錄取通知書還沒有拿到,但魏祥母子對前往清華讀書還是充滿了期待,夏瑞云已經決定向單位申請停薪留職,陪兒子去清華讀書。 魏祥:我感覺就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今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肯定有辦法解決。這個信念就是這么一步一步建立出來的。 記者:你長大畢業以后,成人了想做什么? 魏祥:想做一個科學家。一天在實驗室里做研究之類的。我現在雖然說能考進清華大學,但是能進清華不意味著我以后就業這些也輕松,對吧。 記者:實際上你擔心的是未來面對的障礙和困難。 魏祥:首先還是感覺我媽對我付出這么多,真的不管我做出什么都沒辦法回報了。 記者:魏祥覺得母親很辛苦,因為別人可能長到一定大一定高的時候,自己上學了,可是您可能他不管多大,都得上心。當你意識到這個現實,從心底里面不得不去接受這個現實的時候,你做母親的心里怎么想? 夏瑞云:一想到這些我真的,我也不會描述我的心情,我就想到這個我就難受。 記者:他現在考上了清華,他用自己的成績做出的這些,你覺得對你是回報嗎? 夏瑞云:成績也不是說是回報,考清華也不說是,我也不希望要回報,我只是希望他以后能找一個力所能及的工作,自力更生,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畢竟要老了,還有一天要是走了,如果他不能自力更生的話,我就覺得我不會放心的。 記者:但是他取得的這個成績,對你以前所吃的這些苦,生活給你的這些重擔,你覺得是一種什么樣的補償,這是一種補償嗎? 夏瑞云:只有他自己以后自力更生了,我覺得才就能補償上了。 |
相關閱讀:
- [ 07-10]韓“公考熱”致考生不參與經濟活動 造成約17萬億韓元損失
- [ 07-10]福建法院法官入額遴選考試舉行 816名考生參加考試
- [ 07-08]文史理工類提前批昨日投檔 考生可登錄賬號查詢錄取結果
- [ 07-06]7月13日 漳州市直考生普高招生網上填報志愿
- [ 07-03]農村學校無奈卷入中考生源大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