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蘇爾,這座被“伊斯蘭國”(IS)霸占3年多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終于迎來“光復”。伊拉克總理阿巴迪10日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作為IS在伊拉克的大本營,也是IS最高頭目巴格達迪自封“哈里發”之地,收復摩蘇爾無疑標志著盤踞在伊拉克的IS已經窮途末路,反恐戰爭又迎來一個重大轉折。從阿勒頗到摩蘇爾的解放,直至最終攻占IS“老巢”拉卡,大勢已難逆轉,一切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這是否意味著IS將徹底覆滅,中東從此太平? 或演變為跨國恐怖集團 “雖然失去立足之地,但是IS并未喪失恐怖能力。”《紐約時報》評論稱,即便丟失了摩蘇爾和拉卡,也并不意味著IS的敗亡,它會“葉落歸根”,干它的“老本行”——作為一支反叛武裝而存在。IS的觸角會伸向全球,其意識形態也將繼續鼓舞全世界的激進分子,因為IS已經是一個全球組織,其領導力和再生力已然成熟。 IS武裝雖然被打散,但它絕非“無家可歸”。在伊拉克,IS仍控制著塔爾阿法、哈維賈等北部城鎮及安巴爾省大片地區。在敘利亞,雖然IS的最高指揮人員已逃離“首都”拉卡,但是幼發拉底河谷目前仍掌控在IS手中。不少頭目還轉移到邁亞丁,一個位于拉卡西南110英里(約合177公里)處的小鎮,此處附近有石油設施以及穿越周圍沙漠的石油管線。 更重要的是,IS具備在全球范圍進行煽動、招募、指揮恐怖分子發動襲擊的能力。 IS的海外分支正在發展壯大,它們在利比亞、埃及、也門、阿富汗、尼日利亞和菲律賓肆虐,這多少也彌補了IS在伊敘的損失。 此外,歐洲情報官員稱,從2014年末到2016年中期,大約有100到250名海外激進分子通過土耳其邊境回流歐洲。不過,IS對西方國家本土公民的強大“誘惑力”更值得警惕。喬治·華盛頓大學與國際反恐中心的聯合研究發現,在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發生在歐洲和北美的51起被IS認領的襲擊中,65名襲擊者里面僅18%曾在伊拉克或敘利亞戰斗過,大多數都是本國公民。 在網絡世界,IS也獨霸一方。其成員和支持者炮制出各種宣傳資料、制作炸彈手冊、加密指南,以及“傳授”如何用卡車撞死更多人的技巧,在網絡上散布,蠱惑人心。而且,IS擅長運用“精神勝利法”提振追隨者的士氣。他們竭力淡化當前的失利,只是將其描述成持久戰中的挫折而已。美國官員也承認與IS打“網絡戰”并非易事。 “治理真空”孕育新沖突 若進入“后IS時代”,IS離去后留下的“治理真空”也將孕育新的沖突。 自IS崛起之后,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重點是在軍事上打垮該組織,但是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如何重建、治理遭IS破壞的城市和社區卻付之闕如。“在經受暴力和創傷的背景下,確保和平比贏得戰爭要難得多。”《華盛頓郵報》說。 治理真空將導致地區亂局的出現。來自“國際危機組織”的約斯特·海特勒曼指出,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什葉派和遜尼派都將展開一場圍繞戰利品的爭奪戰。 以伊拉克為例,一個沒有IS的摩蘇爾將成為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人上演權力斗爭的舞臺。借與IS作戰之機,庫爾德人已占領伊拉克北部70%的領土,控制了石油儲量豐富的基爾庫克,這些領土在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之間存在爭議。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主席巴爾扎尼還計劃在今年9月舉行獨立公投。庫爾德人的獨立“抱負”將對伊拉克的穩定構成挑戰,而巴格達的什葉派政府恐怕很難奪回該地區的控制權。這些都將使伊拉克北部局勢變得復雜。 教派矛盾可能重新被激化。打擊IS的同時也使什葉派民兵實力大增,其中不少民兵組織得到伊朗資助,這使遜尼派擔心不已。如今有2500萬遜尼派穆斯林生活在巴格達和大馬士革之間,如果什葉派政府治理不善,加上該地區原本就盛行教派主義,教派沖突可能會被再次挑起。而這些遜尼派穆斯林很可能成為“伊斯蘭國2.0”的“后備軍”和支持者。 恐怖勢力也很難最終根除。蘇凡認為,最初催生激進圣戰主義的條件,諸如政治動蕩、教派沖突以及治理落后,至今仍困擾著伊拉克、敘利亞和世界上許多動蕩地區。IS的沒落或許將為“基地”的東山再起或者兩大恐怖組織的“聯盟”提供契機,將給地區和全球安全形勢帶來長久威脅。(記者 廖勤) |
相關閱讀:
- [ 07-11]IS摩蘇爾戰敗最后一刻:有人引爆炸彈自盡 有人選擇跳河逃命
- [ 07-11]美軍方說解放伊拉克摩蘇爾不代表反恐行動結束
- [ 07-11]古特雷斯歡迎伊拉克摩蘇爾獲得解放
- [ 07-11]伊拉克總理正式宣布摩蘇爾全面解放(組圖)
- [ 07-11]摩蘇爾解放極端分子跳河逃離 中東反恐或迎來轉折點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