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 每一個學生,黃大年都要精心雕琢。他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 他是一位戰略科學家,同時也是目光高遠的教育家,他培養學生不僅是“授人以漁”,更是為了學科發展的未來、人才建設的未來、國家戰略的未來。 “中國正努力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而這段并不平坦的進程需要幾代人去完成。如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讓文化與智慧長久地傳承下去,值得每個人思考?!秉S大年這段話,體現的正是他致力于培養國家高精尖人才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2009年秋,黃大年為新生作了一場生動的報告。周文月為能聽到這樣一場大科學家的報告感到幸運。更幸運的是,這位大科學家后來還成為了她本科到博士期間的導師。黃大年的悉心指導讓她感動不已,“光是課題‘汶川震區地球物理及地殼運動特征研究’就不知改了多少遍,每一個細節,黃老師都不放過?!?/p> 2010年,吉林大學啟動“名師班主任計劃”,黃大年擔任第一屆“李四光實驗班”的班主任,還自費為班里24名學生每人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他說信息時代就要用現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進的理念必須從細節開始。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首席科學家當起了本科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而對于黃大年來說,這是理所當然。在國外,越是名師越要給本科生上課,如果學生在本科階段接觸到一流的教授,會受益終身。在這件事上,黃大年有親身經歷。他在讀本科時,地球物理學家滕吉文院士的一次講座,讓他一下子打開了眼界,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走出去看一看”。 這是一種深遠的師承。 “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边@是黃大年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他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情懷,不能只做國內的佼佼者,應視發達國家一流大學的學生為對手。 在黃大年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澳阋龊眯睦頊蕚?,跟我搞研究將會很苦,但一定很值得?!泵繋б粚脤W生之前,黃大年都會和學生說同樣的話。 黃大年的辦公桌旁有兩張椅子,兩臺電腦。倒不是因為“闊綽”,而是專門為學生準備的。學生來了,就坐在黃大年身旁,一人一臺電腦,討論清晰高效。 他辦公室的窗戶無論冬夏,都開一條縫?!八伎夹枰鯕?!”黃老師的連珠妙語經常把學生逗樂。 辦公室對面,是一間小有名氣的“茶思屋”,這是黃大年專為學生開辟的“造夢空間”。這里原本是雜物間,簡單裝修一下,幾組沙發,兩套茶具,一個吧臺,就是一處休閑的所在。學習累了,心情差了,大腦一時“短路”了,都可以到這里來喝喝下午茶,許多“腦洞”也許就輕松打開了。 黃大年打造這間“茶思屋”,一定是受到劍橋大學到處都是咖啡屋、酒吧的啟發。據說,科學家詹姆斯·沃森上世紀50年代就在其中一家酒吧里邊喝啤酒邊聊天,構思出DNA雙螺旋結構,為此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學生們非常喜歡這間“茶思屋”,更明白老師開辟“茶思屋”的用意。 在學生心里,黃大年既是一位嚴師,又是一位慈父。怕學生節假日想家,他就邀請學生去自己家做客;誰感冒了,他抽屜里永遠預備著感冒沖劑;聽說一個學生父母腰有病痛,就托人從國外帶回藥片;要出遠門,他帶著學生的作業在路上批改;住進了重癥監護室,仍不忘叮囑學生修改作業中的錯漏……黃大年最想做的,就是帶出一批像樣的年輕人,在地球物理研究的國際舞臺上,站得住腳,有話語權,讓中國的脊梁挺起來! “四海同仁扼腕嘆,滿園桃李嗚咽鳴?!边@樣一位只想著別人的人,從來沒時間考慮自己的健康。 黃大年走了,他安詳地躺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艷的黨旗,近800人前來送別。偌大的告別廳裝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領導來了,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來了,同事們來了,學生們來了…… 黃大年走了,他視若孩子的學生們泣下似山雨:“我多么希望這一切只是一場夢!”“若有來生,我們還做您的學生……” 黃大年走了,他的同事淚崩如決堤:“黃老師,我又沒有特意去想你,只是科研項目遇到難關時,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黃老師,我又沒有特意去想你,不敢讓自己經常想到你,因為太多事情還要去做,你的遺愿還要繼續……” |
相關閱讀:
- [ 07-11]【沙畫視頻】黃大年,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 [ 07-04]劉云山會見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 贊揚其崇高精神
- [ 06-30]黃大年先進事跡將被搬上大銀幕
- [ 06-19]追憶黃大年,做中國夢逐夢者
- [ 06-14]愛國報國當如黃大年
- [ 06-09]省科協組織科技工作者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