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游戲分級+家庭管束 手游未來幾年給企業帶來的利潤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手機游戲大國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2015年時如果美國玩家花10美元玩網絡游戲,其中就有3美元花在手游,而到2018年將為4美元。同時,預計手游收入將從2015年的880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1100億美元。對美國青少年來說,手游同樣令他們著迷。 根據服務軟件App Store和Google Play提供的數據,可以定期排出iPhone游戲排行榜前100名。《環球時報》記者的朋友珊妮說,像《口袋妖怪》這樣實物實景相結合的游戲,玩起來很簡單也很有趣,每次都會讓她很興奮。但據說,懷俄明一個“90”后女孩為找“口袋妖怪”,最后跑到河里找到的卻是一具尸體。 美國非營利組織“常識媒體”2016年2月16日至3月14日,在全美請620對父母和620個12至18歲的孩子接受一項調查,前提條件是父母和孩子都使用智能手機。結果顯示,78%的孩子和69%的父母至少每小時查一下手機;59%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玩手機上癮;50%的青少年承認自己玩手機上癮?!俺WR媒體”去年5月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美國8歲至12歲孩子中有的人每天手機上網時間接近6小時,而13到18歲的孩子中有的人接近9小時。 據報道,北美采取娛樂軟件分級委員會(ESRB)游戲分級系統。如游戲設定為適合3歲以上、6歲以上、10歲以上、13歲以上、17歲以上、18歲以上及成人玩家6級。但現實生活中,實際操作同樣很難,還是會有孩子想辦法越過雷池?!逗辗亦]報》今年2月曾報道,美國15歲少年德瑞克因沉迷手游最后荒廢學業,甚至拒絕跟外人交流,完全沉醉于游戲中的虛幻世界。報道認為,最致命的是,玩手游上癮的孩子如果成績很差,很難會有大學錄取他們。 《環球時報》記者查詢最近的一些報道,發現美國沒有什么關于“反沉迷系統”的報道。除游戲分級外,家庭的管束被提的最多。美國“pumpic”網專門刊登題為“戒掉青少年手游上癮癥的最好方法”的文章,認為“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的問題不容易解決”,但作為父母,應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如:先和孩子交朋友,多談心,自己也要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減少或限定孩子用手機的費用和上網時間;等到孩子讀初中后才給孩子買手機;進餐時嚴禁使用手機等等。美國“教育青少年科學院”網站也提供解決手游上癮癥的方案,如引導孩子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間尋找平衡;制定家規,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等。 英國:給孩子買簡易手機 在倫敦和曼徹斯特的唐人街,《環球時報》記者向當地華人青少年打聽《王者榮耀》,幾乎是無人不知。在曼徹斯特讀大學預科的宋同學說,有時周末就在網吧里玩這款游戲,叫兩頓中餐,一天就算打發了。他知道,家長對此很擔心,但又鞭長莫及。但對絕大多數英國家長來說,這樣的顧慮和擔憂相對少了 很多。 英國有500多家游戲開發公司,比德法兩國的總和還多,在上萬種網絡游戲中手游占到八成,如知名的《古墓麗影》《俠盜獵車手》等。英國手游者年齡主要在20至40歲之間。據英國媒體監管機構通信委員會的調查,英國青少年每天玩游戲的時間平均不超過10分鐘,而且多數是教育類主題的游戲,如 “史酷比快樂游園會”。為什么英國相對沒有手游上癮的青少年群體?這與英國的社會共識、學校與家庭教育都有關系。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譚亞·拜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上世紀末開始,英國家長就達成共識,讓孩子關在房間里長時間玩電腦游戲是非常愚蠢的。通常來說,英國家長會讓孩子在自己視線范圍內,短時間地玩手機和電腦游戲。家住倫敦的凱斯有3個正在讀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她給孩子購買的是只能通話和收發短信的簡易手機。很多家長還在孩子用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安裝定時開關鎖定的應用軟件,以便更好控制孩子玩游戲的時間。 英國利茲城市大學數字社會研究學者邁凱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青少年手游上癮在一些國家引發社會問題,根本上還是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不夠。中國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完全可以讓青少年更感興趣。他建議中國的教育機構和家長一起努力,讓青少年少玩網絡游戲,多參加各種探索自然的活動和社會實踐。邁凱倫說,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言傳身教,自己不玩或少玩。 日本:政府出手挽救“游戲廢人” 在日本,“游戲廢人”專指那些因為著迷“智能端游戲”而不能自拔的人?!董h球時報》記者在日本手游玩家專業網站看到,類似《王者榮耀》一類的“歷史人物大雜燴”游戲很受歡迎,另外,也有不少玩家玩畫面比較血腥和暴力的“生存游戲”或通過游戲把未成年女性變成性奴的“戀愛游戲”。日本游戲公司大都賺得盆滿缽滿,如開發《智龍迷城》的游戲公司“GungHo”單憑這款游戲每年就賺15億美元。 日本的手游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15至45歲?!蹲x賣新聞》去年5月做過一個“手游中毒”玩家的專輯,有的好幾個晝夜不分地打游戲最后被送醫院搶救。有上癮者為打游戲3年沒上班,有的最后和老婆離婚,甚至埼玉縣一位26歲的媽媽生孩子后打游戲上癮,導致孩子發燒沒有及時發現而死亡。京都一個高中男生因沉迷色情游戲,綁架鄰居女孩并撕票,最后模仿游戲中的人物燒炭自殺。很多“游戲廢人”患上不同程度的“依存癥”,如賭博依存癥、大麻依存癥、暴力依存癥等。日本專家認為,如發現身邊的人有“手游依存癥”,要馬上加以干預,不然就很難再將其“拉”回來。 “游戲廢人”這一社會問題,引起越來越多日本家庭的重視。有的家長開始檢查孩子的手機,為限制孩子玩手游拒絕支付孩子手機費用。有的學校還和家長一起重點查看青少年的上網記錄,特別是有無瀏覽含有暴力、色情內容的網站以及上網打游戲。日本政府還要求游戲公司監控每一個玩家每天的登入次數和游戲時間,如果在游戲中耗費的時間過長,游戲公司應主動要求其退出休息。此外,游戲公司還會提醒玩家投入金額不要過大。日本的電信公司也積極配合,讓青少年用戶的手機和電腦只能登入限定的安全目錄內的網站。日本政府還整頓市場上的“網絡咖啡”“漫畫茶飲店”等可以隨便上網的地方,禁止未成年人花錢上網?!居浾?范開慶 青木 李珍 紀雙城】 |
相關閱讀:
- [ 06-29]俄與北約為何加劇波羅的海上空“危險游戲”
- [ 06-02]哈佛大學將搭熱門劇順風車 開設“權力游戲”課
- [ 04-13]美聯航三改道歉措辭玩文字游戲? 被狂批沒誠意
- [ 03-22]俄羅斯嚴打“藍鯨”死亡游戲 該游戲內容可煽動青少年自殺
- [ 02-09]調查:智能機成韓國人坐公交必備品 聊天多玩游戲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