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說】“其實,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在戰爭中掙扎的地方都是國家,但是他們為什么保護不了那些千千萬萬個家庭和兒女們呢?不是有國家才會有家,而是有強大的國家,我們才會有穩定而幸福的家,才能過安寧的生活……‘做好帶頭作用是我們維吾爾族知識分子的重要使命。’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知識分子是都被以為引導一個社會正確輿論導向,引領一個民族走向正確發展方向的棟梁。所以我們年輕一代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保護好生我們、養我們的那片溫暖的土地,更不要忘記為了新疆的穩定和發展、新疆人安寧的生活,黨和國家投入的巨大財力、物力和人力。”——布瑪麗亞木買買提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2017年6月22日,于北京大學圖書館) 北京大學 布瑪麗亞木 買買提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出身的女孩,現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我出生在絲綢之路上的古城之一的阿圖什市阿湖鄉的一個農民家庭,爸爸是小學文化水平,媽媽是初中文化水平。雖然父母受教育水平較低,但是他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從小就給我們四個孩子灌輸了“好好讀書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的思想。雖然我們家經濟條件較差,但是,在黨和國家的關懷和幫助下,父母把我們四個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大學生、兩個碩士研究生和一個博士研究生,我們都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布瑪麗亞木·買買提曾在美國學習一年。 我“15年”的北大夢 生長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后去最好的大學上學。當時在我眼里,甚至在我們村子里所有人眼里最好的“大學”就是我們當地的克州師范學校。上初中時,我知道了喀什師范學院(現喀什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高等學府。初二時,我們鄰居家的女兒考上了山東的一所大學,她要先在西北民族大學預科兩年。那時,我知道了內地大學的名字,當時我還想,西北民大應該是我想去的那個最好的大學。但那位姐姐告訴我,其實我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那個時候我13歲,頭一次聽到國內頂尖大學的名字。從此,“北大夢”開始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后來姐姐說,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招收全國高考成績最高的學生,每年給新疆的招生名額也很少,競爭十分激烈。慢慢的,我跟我的“北大夢”一起長大了,也接受了不管我怎么努力高考還是考不上北京大學的事實。2002年,我考上了新疆大學。2005年,我在大三時入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本科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秀我被保研,開始了研究生學習。但我從來沒有放棄我的北大夢,它在我心里就像太陽,引導我前進的方向。后來我知道了,北京大學雖然不招收民考民本科生,但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沒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有實力就能考上,北大的大門會隨時為你敞開。于是,我以“考北大博士”這個信念完成了自己三年的碩士學業。2010年碩士畢業時,考慮到家庭的經濟壓力,我決定暫時放下自己考博的夢想,去工作。 參加工作后,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因為忙碌的工作而放棄夢想,2011年3月,我第一次參加了北京大學博士入學考試,由于其中一門專業課差了3分,沒有進入復試。2011年10月我結婚了。2012年3月中旬,已懷孕五個多月的我在愛人的鼓勵下從新疆來到北京參加了博士考試,并且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復試。2012年4月底,我又一次挺著大肚子來北大參加復試。2012年7月7日我的兒子出生了,沒過幾天,我也拿到了北京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2012年9月因我的孩子太小,我申請保留入學資格一年。2013年9月,帶著我自己和家人的夢想,我終于踏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 剛來北大上課,我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壓力,對于我這么一個在外地求學的年輕母親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對離自己很遙遠的年幼的孩子的思念,日日夜夜兒子的照片被我放在書包里,插在專業書里,放在枕頭底下;最大的壓力則是跟不上上課進度,讀不完老師們指定的那些學術經典著作。我甚至曾考慮過放棄學業,回到新疆繼續工作。但是在我的導師、老師、同學們和家人的鼓勵下,我重新找回了曾經那個充滿自信的自己。我的博士生導師程曼麗教授不僅僅關心我的學習狀況,每一次見面時她都不會忘記詢問我兒子的情況,還鼓勵我說:“兒子長大后肯定會為有你這樣優秀的媽媽而感到自豪,而且會以你為學習榜樣,這是你最大的收獲,你要堅強,你要加油!”。社會學系的新疆籍老師李建新教授如同大哥般照顧我、鼓勵我,他經常跟我強調“作為新疆學子,我們要熱愛新疆、研究新疆、建設新疆”,這句話每時每刻激發著我的使命感。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老師們和同師門的兄弟姐妹們始終關心我的學業和生活,他們沒有讓我在北京這個大都市里覺得孤獨,而是讓我感覺到我背后始終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在北大的這四年里,我不僅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更重要是我學到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一個有“家鄉情懷”、“國家情懷”和使命感的人。北大開拓了我的眼界,給我的夢想插上了一個有力的翅膀,讓我在更廣闊的天空飛翔。 從南疆的小村走出來在祖國最高學府實現夢想的這個旅途,是讓我感到無比感恩和感激的一個成長過程。我感激自己的堅持和執著,感激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感激學校和老師們對我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感恩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對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的高度關懷。 布瑪麗亞木·買買提在參加一個國際論壇時發表演講。 “祖國在我心中,世界在我腳下” “世界這么大,應該去看看;世界這么大,我要去看看”,我也很喜歡最近很火的這個網絡流行語。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在心中有夢想,對生活有激情的時候能出去就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寬眼界的確是一件好事。除了“北大夢”以外,我還有一個在心中“燃燒不滅”的出國留學夢。 2015年5月,我作為北京大學和日本教育部國際交流基金合作舉辦的北京大學現代日本研究中心第十期博士生班的一名學員去日本訪問研修。我們這個博士生班是以促進中日相互交流和友好關系為目的,由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類院系的二、三年級的博士生當中選拔20名博士生組成的一個團隊。我是這個團隊里唯一一名少數民族學員。2015年5月11日我們到達了日本首都東京,當天晚上,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和我國駐東京領事館為我們舉辦了歡迎晚會。歡迎晚會上每個學員都要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并說幾句心里話,我上講臺落落大方的介紹了自己,同時還介紹了我的大美新疆和新疆人,然后說了自己對中日友好關系的期望。因為我覺得,作為少數民族知識分子我有責任站在這個國際平臺上為被西方媒體標簽化、妖魔化的那片土地,以及在黨中央的高度關懷下帶著“感恩之心”過幸福、安寧生活的心地善良的新疆人說兩句話,讓外界認識真實的新疆和新疆人。等我講完下臺后,我國駐東京領事館的陳先生過來握著我的手說:“布瑪麗亞木同學,你的確是個人才,因為你懂得跟外界怎么交流。國家的發展需要你這樣會跟外界健康交流的人才,黨中央也很重視培養你們這些少數民族人才,希望你珍惜北大的機會,好好學習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陳先生的鼓勵和期望讓我很感動。這一次訪學我們從東京出發向日本東北方向參觀交流了7-8個城市,5月26日結束在日長達兩個星期的學習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里。 2015年9月,我獲得北京大學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的2015年度“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聯合培養博士資格,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開始自己一年的在美留學生活。我還記得,2015年5月中旬收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通知和賀卡時,曾幾日不敢相信自己得到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直到9月5日登上飛往美國的飛機才感覺到了一切的真實。像我這樣獲得公派留學資格的學生在北京大學有300多名,在全國有幾千名。我們的來回機票和在國外的生活費都是由國家支付。在我去美國之前,拿到國家留學基金委提前發放的前三個月的生活費3000多美金的時候,我確實很感恩自己生活在讓年輕學子敢有夢想、敢追夢、實現我們夢想、成就我們未來,并時時刻刻做我們“后盾”的強大祖國。 在美國學習的一年是充滿激動、感動和感恩的一年。尤其是我國駐紐約領事館對我們學習和生活全方位的關照。我國領事館每個月及時發放我們的生活費,還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異國他鄉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我每一次遇到什么困難和難題,給他們發郵件的時候,李琦領事及時回郵件認真的回答我的每一個問題。回國前,我給領事館發了郵件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和對國家的感恩之心,本以為他們工作繁忙,不會回復我的郵件。但是李琦領事第二天發郵件說,她為我夢想的實現而高興,回國后記住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期望,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才。 我在美國的導師洪浚浩教授是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國內外很有知名度的華人學者。洪教授和愛人雷老師如同父母般的關心我在美的學習和生活。洪老師經常跟我說:“布瑪麗亞木,我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時候國家還沒有那么好的資助政策,現在的你們太幸福了,黨和國家培養你們投資的不少,你們一定要感恩國家,珍惜機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國家對你們厚望。作為少數民族知識分子,你的責任更重大,你一定要努力并鼓勵更多的少數民族年輕人好好學習,貢獻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家鄉有更好的發展。” 在美國留學期間,國家每個月發放的1600美金的生活費足夠我一個月生活開銷。我在美國不但能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還能夠利用節假日去美國東西部走一走,參觀那些我做夢都很向往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和微軟(Microsoft)、硅谷(Silicon Valley)和蘋果(Apple)等世界高科技領域。在美國的學習生活給我的青春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意義,促進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術觀的進一步成熟。 從南疆的一個偏僻農村來到北大,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跳躍,到美國學習,使我實現了第二次的跳躍,在美國的這段學習生活將成為我人生和學術生涯的另一個轉折點。以前,“有心無力”的我以為出國留學只是一場夢而已,但是最后國家幫我實現了這個夢。在這個旅途中我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最要感謝的是一直以來培養我、給我勇氣追夢,并成就我青春和夢想的黨和親愛的祖國。 |
相關閱讀:
- [ 07-12]傾情傾力 援疆助力新疆長治久安
- [ 07-12]福建5人獲評“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先進個人”稱號
- [ 07-11]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先進個人名單
- [ 07-11]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新疆喀什召開 俞正聲出席并講話
- [ 07-11]惠民生強基礎促發展 援疆為新疆添動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