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門整治食品保健品虛假宣傳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獲悉,國務院食安辦、工信部、公安部等9部門將聯合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對于虛假宣傳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均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聯合整治食品保健品虛假宣傳 昨日,國務院食安辦等9部門發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嚴厲打擊違規營銷宣傳產品功效、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等違法行為。《方案》提出,將重點治理未經許可生產食品和保健食品、經營食品和保健食品、進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為,食品和保健食品標簽虛假標識聲稱行為。 此外,還將重點整治利用網絡、會議營銷、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營銷等方式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為,以及未經審查發布保健食品廣告以及發布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行為。據悉,整治將持續一年。 根據《方案》,廣告經營者、發布者應當對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加強審查,依法履行查驗證明文件、核對廣告內容的義務。發布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由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未履行責任電視臺等也將被處理 在廣告宣傳中,第三方平臺經營者以及相關方應當履行審查并實名登記。這個范圍包括食品、保健食品交易網站、電視購物頻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等,以及為會議營銷提供場地的賓館、會場等開辦者、出租者等。經營者利用其所提供的平臺場所進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將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能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監督管理部門,可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根據方案,屬地應當對非實體店經營單位認真排查。重點檢查通過電視購物、電話營銷、會議營銷、網絡營銷等方式銷售食品或保健食品單位的經營許可資質,以及超范圍經營、宣稱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欺騙、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 對未履行管理責任的電視臺、報刊、互聯網交易平臺、賓館、會場等第三方平臺運營商,交由相關管理部門調查處理。記者 張小妹 相關新聞 發布虛假違法廣告 電臺電視臺承擔主體責任 7月1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鄭州召開全國廣播電視傳媒機構管理工作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指出,廣電總局將督促電臺電視臺切實擔負起廣告發布者的主體責任,嚴禁播出各類虛假違法違規廣告,對嚴重違規、屢教不改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該停播的堅決停播并向社會公開曝光,同時通報有關部門追究相關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這也意味著,播出虛假違法違規廣告,播出機構的責任要大于明星等廣告代言人。(記者祖薇) |
相關閱讀:
- [ 07-14]西瓜打針?蔬果染色? 生鮮食品成謠言襲擾重災區
- [ 07-13]廣州警方一年打掉203個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團伙
- [ 07-13]河北食品“三小”條例實施一周年 完成登記備案逾26萬戶
- [ 07-13]莆田涵江法院發布涉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刑事案件審判工作情況
- [ 07-13]歐盟建議設定谷氨酸鹽食品添加劑限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