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全球熱點)特朗普馬克龍再握手 淡化分歧求同存異 新華社記者 應法國總統馬克龍之邀,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抵達法國,開啟36小時的首訪之旅。親臨《巴黎協定》簽訂的城市巴黎,直面怎么都繞不開的氣候變化話題,特朗普會怎么說?在其他領域,雙方又如何重新定義跨大西洋關系? 【新聞事實】 馬克龍與特朗普13日在巴黎會談。在會談之后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馬克龍承認雙方在全球氣候治理上雙方存在分歧,但并未直接批評特朗普。 對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馬克龍表示“尊重特朗普總統的決定”,但不贊同其對這一重要氣候協定的解讀,希望未來與美方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商討。他說,將繼續堅定支持按部就班落實《巴黎協定》的各項內容。 兩國領導人均表示,分歧不影響雙方在其他重要國際問題上的溝通與合作。法美將繼續在敘利亞和平進程方面加強合作,建議成立新的聯絡小組,在聯合國框架下有效推進中東地區特別是敘利亞的和平進程,制定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路線圖。 【深度分析】 特朗普上臺后,氣候變化問題成為美歐之間的一大分歧點。今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稱該協定給美國帶來“苛刻的財政和經濟負擔”。在近期的七國集團峰會、G20漢堡峰會等場合,美歐在這方面的分歧十分顯著。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優先”是特朗普政府的既定政策,在客觀上必然忽視他國利益,導致美國外交政策偏離國際合作的全球治理模式,進而影響美歐關系。 但馬克龍并未糾結在這一問題上,在13日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除了少數無法回避的問題,他小心避免強調美歐分歧。用《華盛頓郵報》的話說,他和特朗普13日的活動充滿了向外界表示兩人親密關系的安排和“在求同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經歷了一開始的不適應之后,美歐關系也逐漸走上“求同存異”的軌道。 【第一評論】 在經歷了特朗普首訪歐洲與傳統盟友的不歡而散,以及《巴黎協定》“退群”后,歐洲輿論嘩然。“美國挑釁世界”“再見,美國”的論調不絕于耳。 而今,特朗普來到《巴黎協定》誕生地巴黎,但“再見巴黎”的立場沒有松動。盡管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關于協定,未來可能會有一些新進展,但評論界普遍認為這只是“客氣話”。 自冷戰以來,跨大西洋關系的天平上,歐洲是美國“小兄弟”的角色幾無變化。除了在氣候變化、經貿等具體問題上扯皮外,歐美總歸還是一家人,爭斗也屬于“兄弟之爭”,出不了大的幺蛾子。 美歐關系走向何處?小吵不大鬧是主線,歐洲人拿陰晴不定的美國沒辦法,輿論頂多過過嘴癮。當天太熱了,歐洲人也只能默默地打開空調,對拂袖而去的美國沒轍。 【背景鏈接】 這次訪問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首次訪法。按照此前官方公布的日程,特朗普將于14日受邀出席在巴黎舉行的法國國慶閱兵儀式,同時紀念美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 馬克龍在其競選期間對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多有批評。在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后,馬克龍稱美國退出是“對地球未來犯下的一個錯誤”,并重申法國不會放棄應對氣候變化的斗爭。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2016年11月,《巴黎協定》正式生效。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參與記者:葛晨、吳黎明、張雪飛、馮玉婧、林晶) |
相關閱讀:
- [ 07-13]行程安排太滿,特朗普和梅姨今年竟然約不上了
- [ 07-13]外媒:民調顯示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全球形象急劇惡化
- [ 07-12]“律師門”發酵 特朗普面臨“門中門”考驗
- [ 07-12]特朗普G20峰會被孤立 歐洲對美國不再客氣
- [ 07-12]FBI前局長被指泄露國家機密 特朗普稱其“違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