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土家漢子何福在家門口搭上鄉村游快車:唱著山歌脫貧致富
2017-07-14 21:02:46??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陳虹虹 陳暉 |
分享到:
|
何福在吊腳樓上為游客唱山歌。(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七月流火,位于武陵山區的小南海卻格外清涼。 “太陽落山又落坡,聽我唱首扯謊歌。撿個石頭來燃火,烏江大海燒茅坡……”7月9日上午,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何家寨的寨門前歌聲嘹亮、人聲鼎沸,一位中年土家漢子在寨門前唱起了山歌,不少游客紛紛附和著唱。 這位正在唱山歌的土家漢子是新建村四組曾經的貧困戶何福,說起其脫貧經歷,他自己都感到驚奇。“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我是靠在家門口、唱著土家山歌來脫貧致富的。” 因學因病成貧困戶 何福今年45歲,是新建村板夾溪十三寨土生土長的土家人。在十三寨中的何家大院里,他有兩間木房,一間平房和一間吊腳樓。說起以前的日子,何福唏噓不已。 “我家是因學和因病致貧的。”何福說,他的大女兒在讀大學,小兒子馬上要升初中,學費對他家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加上妻子常年患病,自己也因病多次動過手術,所以家里經濟條件十分差,還欠了不少的外債。 為了掙錢,何福一直在外漂泊打工,挖過煤、做過小工,他的足跡遍布山西、四川、湖北等地。那時他又苦又累,賺到的錢卻僅僅只能維持家庭基本開支,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 后來,扶貧工作人員經過調查摸底,把何福家確定為B類建卡貧困戶。開始為其想辦法、出點子,幫助他發展脫貧產業。 搭上鄉村旅游快車 何福所在的新建村緊挨著國家4A級景區小南海地震遺址公園以及八面山自然風景區,當地村民的主要聚居地就是包括何家寨在內的十三寨,由13個典型的土家族院落組成。在新一輪的脫貧攻堅戰中,政府把十三寨作為一個旅游景點來打造,以此帶動當地群眾脫貧。 “當時我還在外面打工,聽說家鄉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心里很是觸動。”何福覺得,既然在家能掙錢,何必在外漂泊。于是,他回到了家鄉,就近在景區工地上打工,同時,還在政府的幫助下將自家空閑房屋整理出來,維修升級后,開起了鄉村避暑納涼客棧。 如今,隨著十三寨的逐步打造,濃郁的土家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何福家的客棧生意越來越好,不管是淡季還是旺季,都始終有顧客光顧,生意越發紅火。 唱著山歌脫了貧 “山歌好唱口難開,銀杏好吃樹難栽。大米好吃田難辦,鮮魚好吃網難開……”何家寨是十三寨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寨子,還被稱為“土家山歌發源地”。 因為寨子人在勞動生產時喜歡唱山歌,用這種通俗易懂、自娛自樂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土生土長的何福從小耳濡目染,土家山歌唱得很好。 去年,為了豐富景區的旅游內涵,十三寨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成立了一支民族文化演出團。會唱土家山歌又會吹傳統嗩吶的何福頓時找到了發揮自身特長的舞臺。 “我們每周都有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節目表演,這也成為了我們十三寨景區的一個招牌。”何福說,每次表演都有收入,隨著十三寨旅游越來越好,來旅游的游客逐漸增多,表演次數也跟著增加,形成良性循環,何福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2016年11月,何福一家脫了貧。現在,演出的收入、客棧收入、日常的務工工資以及土地流轉等收入加一起,何福一年收入數萬元,日子過得滋潤充實,“只要自己勤勞肯干,就一定能脫貧。” “山歌好唱難起頭,木匠難修轉角樓。石匠難打石獅子,鐵匠難打鐵繡球……”在記者離開之際,何福還特地登上了自家吊腳樓,再次唱起了土家山歌,在那悠揚的歌聲中,記者感受到了他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