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關于老齡化社會的定義,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是“老齡社會”,超過20%則是“超老齡社會”。北歐一些國家早已跨過“老齡社會”的界限,趨近于“超老齡社會”。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問題是老齡化社會給北歐國家帶來的首要挑戰,如何在現行高福利體制下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兌現“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保障承諾,北歐國家用居家養老模式給出了答案。 居家養老,其主旨在于為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提供保障。老年人無需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現有的社會關系,也能得到專業人士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因此,這種模式又被譽為“最溫情、最人性化”的養老模式,成為北歐國家老年人的主流選擇。 如何居家?為方便老年人居住,瑞典政府規定,開發商在住宅小區內必須建設適應老年人需求的配套設施,殘疾老人和高齡老人可以申請對住房進行適合其起居的改造,也可申請搬入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社區。日新月異的智能家居技術也使得居家養老硬件條件得以升級,在丹麥奧爾堡市的一間老年公寓展示廳中,所有櫥柜都可以自由升降以方便坐輪椅的老年人自取;床單設有尿液感應裝置,一旦床單被浸濕,系統會報警呼叫護工;房間內設置的24小時運作的家庭醫療系統,會實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態,老人急需醫療幫助時可通過系統聯絡社區醫療中心,醫療系統上同時存有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平時老人可以通過該系統與社區醫療中心溝通。 如何養老?居家養老保障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無疑是為老年人按需提供專人上門服務。在北歐國家中,地方政府需履行社會扶養義務派專人上門主動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幫助,老年人也可依據自身情況向地方政府提出專人服務申請。除了公共部門,近年來,越來越多私營企業也開始提供養老陪護服務。專業陪護人員可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包括陪伴就醫、喂藥喂飯、維持個人衛生等,還可陪同聊天散步為老人排憂解悶。 如何保證質量?北歐國家對于養老服務的質量把控十分嚴格。養老服務公司不論公立私營,統一接受地方政府監管。為保證服務質量,瑞典政府規定,陪護人員必須接受完整系統的技能培訓,才能在家中為老人提供靜脈注射等專業護理工作,從業人員資格必須通過醫療監管機構認證。根據瑞典政府網站介紹,目前瑞典已投入1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84億元)用以培訓專業陪護人員隊伍。 對于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的北歐國家而言,老年人的問題就是全社會的問題。憑借雄厚的稅收支撐,強大的法律保障,以及專業化的服務培訓,北歐國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探索中,找到了一條科學的居家養老路徑。(記者黃云迪) |
相關閱讀:
- [ 10-09]日本自民黨擬完善日美防衛新指針配套法律
- [ 09-09]朝鮮積極建設重點工程 法律法規配套出臺
- [ 08-22]研究稱人類大腦至少可存活200年 配套器官可人造
- [ 09-18]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配套法規框架將于年底出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