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暑期來臨,“社會實踐”這份特殊的作業又擺在了中小學生面前。為了能讓孩子們在報告中寫上一句“快樂充實”,家庭、學校、社會都花了不少心思。而孩子們眼里的社會實踐,又有著哪些不同的打開方式? 他們覺得很好玩 “那天我特別忙,賣了好幾百元錢東西呢!” 在家休息了沒幾天,剛剛結束初二課程的小洪便投入到自己暑期社會實踐的準備當中——下周,他就要去遼寧貧困地區的一所小學做兩天的志愿者。 別看小洪年紀不大,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公益”。早在小學三年級時,他便在父母的帶領下嘗試起了義賣活動。 “我和孩子媽媽都喜歡做公益,正好當時孩子學校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我們就引導他幫殘障人士賣他們手工制作的精油皂。”洪爸爸笑言,孩子一開始只賣給同學、親戚,后來“規模”擴大了,賣到了咖啡館和跳蚤市場。 回憶起第一次“進軍”咖啡館,洪爸爸忍俊不禁。“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搞義賣,一開始他倆躲在自制的小海報后面不敢吭氣,只等著別人來搭話。經過我們反復鼓勵,才開始磕磕巴巴向陌生人介紹自己的活動。后來慢慢放得開了,還主動跑到二樓去推銷呢!” 此后,無論學校有無要求,參與公益方面的社會實踐成了小洪家里的傳統。今年暑期的志愿活動,便是幾個相熟的家長一起組織起來的。“大人小孩一起去,幾個孩子捐一些書籍和衣服,然后和當地小朋友互動,給他們講一些自己擅長的東西。有的教體育,有的教手工。他(小洪)對動植物之類的感興趣,就講一講這方面的知識。”洪爸爸很是欣慰于孩子對公益活動的接納,“起初他也是有點靦腆,不太情愿的。我們陪他一起做,自己先以身作則,關鍵時刻多鼓勵,慢慢孩子就會投入其中了。” 而講起上個假期去超市當售貨員的經歷,就讀于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小學部三年級的亮亮立刻變得眉飛色舞。“那天我特別忙,賣了好幾百元錢東西呢!有十幾袋鹽、許多飲料、吃的……”掰著手指頭,亮亮自豪地向記者回憶。 每個學期,亮亮的學校都有社會實踐的相關要求,起初他是拒絕的,甚至央求媽媽幫忙到小區蓋章“糊弄”過去。“但我覺得不能對孩子太溺愛,該參加的活動從一開始就不許他賴掉。”亮亮媽媽表示,在自己的嚴格要求下,孩子知道“偷懶耍滑”行不通,便逐漸接受了。當然,自己也會盡量挑選、安排一些符合孩子興趣的活動。至今亮亮沒有落下過任何一次社會實踐,而且表示“每次都很好玩。” 他們變得更懂事 “孩子跟我說媽媽上班辛苦了,把我感動了好幾天!” “所有的線下活動兩天以內名額就能報滿,體驗類的活動最受歡迎。”雙井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趙俊豪介紹,從2015年起,街道辦投入專門的人力財力,組織貫穿整個假期、以“過精彩假期,做美德少年”為主題的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幾乎次次爆滿。 近年來,為了支持配合北京市教委對學生社會實踐的相關要求,已有不少機構單位主動探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力求玩出“新花樣”,吸引更多孩子參與。 工大附中初二學生軒軒,去年就從雙井街道發放的“社會實踐手冊”中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讓媽媽一口氣報了五個活動。“最有意思的是‘小小銀行家’,體驗銀行人員的服務流程,我發現大人工作真的挺辛苦。”軒軒邊回憶邊感慨,“最有意義的,我覺得是‘祖孫微信班’。自從教會了姥姥、姥爺用微信,我們現在經常視頻聊天。” 談到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后的變化,軒軒媽媽抑制不住地高興。“那天孩子從銀行回來后和我說,‘媽媽,你上班太辛苦了’,把我感動了好幾天!孩子還能不厭其煩地給老人講解微信的各種功能,我們大人都做不到。老人也特別開心,覺得孩子懂事了。” 趙俊豪表示,街道推出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頗為火爆,有的家長報不上名打電話來問,最多的一天能接到200多個電話。“有三四十個孩子對這些活動特別感興趣,幾乎所有活動都參加了,每次表現也很突出,到后來還能幫著我們工作人員提前組織和準備。” 他們沒空沒興趣 “希望學校不僅布置,還能安排落實一些活動” 同樣每年從學校領取雙井街道制作的“社會實踐手冊”,芳草地國際學校三年級學生圓圓卻從未參加過任何活動。“孩子的時間都花在了補習班上”,圓圓媽媽略顯無奈地說,去年圓圓爸爸還特意咨詢過,但因為跟補課時間有沖突就沒去成。“今年要是有時間,爭取去看看。” 圓圓的同學睿睿則表示,知道身邊有朋友參加街道活動,但自己更喜歡體育類的項目,對這種社會類的項目沒興趣。“而且學校沒有強制要求,參加社會實踐的會給個獎狀。不做的話也沒什么,反正獎狀對我也沒有吸引力。”這一說法得到了芳草地國際學校一位老師的證實,“是有孩子在做,但因為沒有硬性規定,做的孩子確實比較少。” 和睿睿類似,家住海淀區的初二學生小言也對社會實踐缺乏興趣。較之“窩在家里玩電子游戲”,社會實踐更顯得“無聊”。對此,小言爸爸很是無奈。“我特別想讓孩子參加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增長閱歷,再者也能少玩會兒游戲。但他就是比較排斥,學校又有要求,每次我只能幫他去街道蓋章了事。”小言爸爸希望學校不僅布置“作業”,最好還能盡量安排和落實一些活動。“否則我們家長會力不從心,只能硬著頭皮給學校做假匯報”。 “很多學生確實對社會實踐沒有興趣,這就更需要家庭、學校多方共同引導。”關注這一話題多年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盡管現在大家都能認識到社會實踐很重要,但具體行動的時候還是沒有足夠重視。“部分家長可能覺得花時間做社會實踐會影響學習,或者認為孩子成績不夠好,假期得去補課。學校雖然會做這方面的要求,但根本上也覺得社會實踐可有可無,所以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象征性地要求寫個報告,或發點圖片就算考核了。” 熊丙奇認為,這種“展示性的考核形式”很容易產生漏洞。學生到父母單位或者街道社區蓋個章,做個假證明就可以過關。或者去敬老院、福利院拍拍照了事,并沒有真正通過社會實踐得到鍛煉。他建議,不光要把社會實踐納入課程評價體系,還要注重考核過程,做一個長期的跟蹤記錄,才能將其落到實處。 發現 網上售賣證明 “蓋過幾百個章,從未出問題” 熱衷社會實踐的孩子各有收獲,但依然有不少學生出于多種原因,對社會實踐暫時保持著淡漠。而如果學校有要求,學生也有各種應付的招數。 “一般就是去社區蓋章”,幾位在工大附中讀初二的學生坦言,有空的話或許會打掃一下衛生、清理一下小廣告,“更多的時候就直接蓋章了。” 若既不想實踐,又實在蓋不到章,也有學生轉而去網上尋求“幫助”。在某知名網購平臺進行搜索,記者輕易地就找到了售賣社會實踐證明的相關賣家。花費40元到50元不等,兩到三天便能得到針對大、中、小學生的各類社會實踐證明。賣家提供的公章遍及全國各地,企業、街道辦一應俱全。記者表示需要北京地區的章,對方立刻提供了“昌平區回龍觀辦事處”、“豐臺區盧溝橋辦事處”等多個選項,且信誓旦旦表示,“已經蓋過幾百個了,從未出過問題。” |
相關閱讀:
- [ 07-17]實習、深造 45.82%的大學生暑假僅給自己放10天假
- [ 07-16]中小學生暑假防邪教攻略(圖)
- [ 07-15]廈消保委發布暑假消費警示 報名暑期班應多做功課
- [ 07-14]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