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號國企巴西石油公司到跨國集團奧德布萊希特,從企業高層腐敗到前后四名總統涉案,自2014年啟動至今三年來,巴西的反腐調查“洗車行動”愈演愈烈,幾乎到達“難以控制”的地步。而近日隨著前總統盧拉被判刑、現總統特梅爾面臨起訴提案,這場大規模反腐調查行動似乎已接近“清算時間”。 政局對抗脈絡中的四對矛盾 反腐調查先后涉及多個國家級企業、上百名政府官員和前后四位巴西總統,甚至連秘魯前總統等周邊國家政要都身涉其中,加之調查歷時較長、線索繁復,使人難以厘清頭緒。透過現象看本質,巴西反腐案和政局對抗的脈絡,大體可歸結為四對矛盾。 一是勞工黨與民運、社民兩黨間的矛盾。巴西前總統、勞工黨唯一領袖盧拉7月12日被大法官莫羅宣判獲刑九年六個月,使勞工黨再次陷入危機。這場宣判屬于司法行為,并非在野的勞工黨與執政的民運黨之間的斗爭勝負,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二者之間的攻守關系。 在2014年舉行的總統大選中,勞工黨候選人羅塞夫與民運黨代表特梅爾組成精選組合并最終勝出,羅塞夫獲得連任。盡管前總統盧拉在兩屆總統選舉前后均反復表示自己“絕不會干涉羅塞夫政府的一切行動”,但其在勞工黨內不可撼動的地位和在巴西各界的巨大影響力,使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將羅塞夫視為盧拉解決連任問題的“代班總統”。誰料好景不長,羅塞夫性情嚴苛寡恩,引來政府內部一片不滿。副總統特梅爾最終于2016年連同國會主席庫尼亞與社民黨大佬,利用“洗車行動”引發的政治波動將羅塞夫成功彈劾,自己繼任總統。而自此之后,在野的勞工黨則開始進入反攻階段,利用一切契機對特梅爾及其執政聯盟發起攻擊,這一“勞攻民守”的狀況則一直持續至今。 二是司法系統與行政、立法系統間的矛盾。作為“洗車行動”的主導力量和實際推動者,司法部門近幾年在巴西的影響力迅速攀升。巴西6月進行的關于“巴西最不受歡迎政客”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巴西現總統、國會主席等政要滿意度均較低,而司法部門官員如大法官莫羅、檢察官雅諾特等人則滿意度最高。實際上,隨著陸續有被調查者舉報相關人員犯罪事實,“洗車行動”的涉案者越來越多,主導反腐案的司法系統也已經無法止步。2017年1月19日,反腐案主審大法官特里奧乘坐的飛機墜毀,法官及另外兩名人員當場殞命,這一事件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司法部門卻因之態度更為堅定,在法官葬禮上表示“調查不會停止”。此后,檢方對于司法調查的推動著實不遺余力。時至今日,大檢察官雅諾特擺開架勢與總統特梅爾正面對抗,法官莫羅出其不意對前總統盧拉宣布判決,均體現了司法部門繼續推進調查的明確態度。 三是各政治勢力出于不同政治訴求而產生的內部矛盾。除上述兩大矛盾外,巴西政界的其他大黨也為政局進一步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巴西社會民主黨在國會513個席位中占據47個,是僅次于民運黨和勞工黨的第三大黨,其所持的政治立場對政局走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彈劾羅塞夫時期,正是社民黨對特梅爾的支持使彈劾最終通過,此后社民黨與民運黨組成執政聯盟,使特梅爾政府迅速穩定下來。然而這個一度助力特梅爾平定局面的聯盟卻在近日一再受到挑戰。自特梅爾5月受到JBS公司高管舉報以來,社民黨立場開始發生動搖,不少黨內人士出于2018年總統選舉考慮,認為社民黨應與眾矢之的的民運黨迅速撇清關系,避免惹禍上身。經歷6月初社民黨內部投票之后,這一念頭依舊沒有打消,特別是近日特梅爾起訴投票正式啟動,使得社民黨內選舉派更加“心活”,執政聯盟分裂危機愈發緊迫。 四是巴西民眾與涉腐政客、商人間的矛盾。自2014年反腐調查以來,“游行示威”這幾個字就成為了巴西各大媒體新聞中的家常便飯。從羅塞夫時期的“反政府全國大游行”到特梅爾時期的“打砸搶燒部委事件”,巴西民眾對政府和政客不滿日益加深。主要城市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幾乎每隔幾日就有規模不等的游行活動發生。而在各類游行當中,由勞工黨和工會組織發起的街頭政治固然是一方面,民眾對于政府的不滿情緒才是深層的驅動力。例如在5月25日爆發的襲擊部委大樓事件中,真正與警方發生直接沖突的并不是單純拿了工會“游行費”的人,而是對于腐敗、改革、經濟衰退等一系列事件心懷不滿的激進分子。 反腐調查距離結束仍遙遙無期 時至今日,盡管已經開始了宣判,相關涉案者的上訴周期依然漫長,對更多人員的調查仍然進展緩慢,“洗車行動”距離真正結束仍遙遙無期。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這場反腐行動已對巴西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 一是導致民眾對政府和政體的不信任,以及政府威信崩壞。如前文言,巴西民眾對政府的態度隨著反腐調查的不斷深入日漸惡化,到目前已經經歷了從難以置信到義憤填膺,再到疲憊厭倦的轉變過程。有巴西專家評論認為,2018年大選中,只有從未涉及政壇的“清水政客”才能真正得到民眾的信任。 二是遲滯了巴西的改革與經濟增長,為發展增添了不確定因素。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落至今,巴西經濟已經經歷了連續數年的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得益于國際貿易的回暖和經濟周期性恢復契機,巴西經濟取得了1%的增長。然而反腐行動的不斷深入卻使經濟政策因各方拉扯而難以推行,包括現政府推行的、實質上有利于國家長遠發展的勞工改革都一再受到質疑和抵制,對經濟改良轉型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三是影響了巴西外交活動開展和國際形象,使巴西在國際合作和交往中備受爭議。身為金磚國家、G20成員國的巴西在拉美地區長期處于“引領地位”,在國際社會也頗具影響力與話語權,近年來卻因國內政治頻繁波動而大打折扣。近期巴西總統訪問俄羅斯與挪威成果寥寥,在挪威期間還頗被國內媒體炒作調侃了一番。此后特梅爾關于G20的行程安排出爾反爾,一周之內兩次改變參會主意,更使得其本次參會處境尷尬。有當地媒體認為,在巴西政治危機徹底了結之前,巴西在國際活動中都很難以積極正面的形象出現了。(記者 張峻榕) |
相關閱讀:
- [ 07-14]“洗車行動”橫掃巴西 梳理貪腐大案來龍去脈
- [ 07-12]“響應”俄警告 澳戰機暫停在敘空襲IS行動
- [ 07-11]美軍方說解放伊拉克摩蘇爾不代表反恐行動結束
- [ 07-07]菲律賓強震致2人死亡70余人受傷 救援行動仍繼續
- [ 07-04]菲律賓借外力繼續推進馬拉維清剿行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