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實踐者]點亮心燈——記湖北咸豐供電公司網格員林麗
2017-07-18 20:13:0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林麗(右)在農民建房現場檢查線路,確保群眾安全。 段巍攝 林麗,1972年生人,現為湖北咸豐供電公司網格員。進入供電系統工作10多年,林麗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以她名字命名的“林麗工作法”在電力系統廣泛推廣,廣受用戶認可。 林麗,湖北咸豐供電公司的一名基層網格員,她負責的區域內住著3117戶村民,有51臺變壓器。多年來,她踏踏實實地像釘子一樣釘在崗位上,工作精益求精,做到了“抄表零差錯、客戶零投訴、電費零欠繳”。她常說:“錯賬是小,失信是大,不能負了鄉親們的信任。” 讓群眾更方便 林麗出生在貴州盤縣,1992年遠嫁湖北咸豐。次年,她經過考試進入一座小水電站從事發電工作。2003年,林麗通過競爭上崗,成為咸豐供電公司一名抄表工。 咸豐地處武陵山區,夏秋季節蛇蟲出沒,春冬時節陰濕路滑。林麗有背包、筆記本、鐮刀和袖套“四件寶”。背包里裝著抄表卡、計算器、鉗子、螺絲刀、保險絲。筆記本既是工作手冊,又是民情日記,里面記錄有每戶村民的家庭情況、聯系方式、用電需求和委托事項。山里的路全是泥,出門前,林麗把袖套往腿上一套,就成了一副簡易的綁腿,可以防蟲子。鐮刀,一是用來防蛇、防野獸,二是砍山路上的荊棘,砍線路下的樹障。 林麗的工作常常與黑暗為伍。“‘兩頭黑’對我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林麗笑著說道,“上山容易下山難,泥濘路上摸爬滾打、腳底下抹油滑倒,就好比炒菜時放的油,少不得。”雖然條件艱苦,但林麗在抄表的10多年里,做到了抄表零差錯、客戶零投訴、電費零欠繳的“三零”。“我也在林麗負責的那塊片區抄過表,起早貪黑地把表抄完都困難,林麗卻做到了‘三零’,真是難以想象。我們這些男人都不得不佩服……”同事熊顯鋒說道。 憑借著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林麗在每家每戶的電表上都貼了張小標簽,標簽上寫有她的名字、電話、抄表時間等信息。遇到事情,客戶就會打電話過來。后來,貼小標簽的方法在同事間廣為傳用。隨著科技手段不斷提高,咸豐供電公司在此基礎上統一制作了用電服務指南,將網格員的相關信息和現代化電子繳費方式等說明全部印在指南上面,并且貼在每戶的表箱下,讓群眾用電更加方便。 把群眾當親人 “只有你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不拿你當外人。”林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供電服務體系的“最后一公里”,林麗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愛戴。 高樂山鎮梅坪村二組李家壩三面環山,一面鄰水,15戶人家70口人兩年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山外的物資運不進來,山里的農副產品運不出去,生活貧困,“只敢點點燈,不敢用電器。”村民劉成面露難色,“莫說雨天,就是晴天也是一片泥濘。”前年,一次進村時,林麗便陷進了齊膝的泥坑里。 不徹底解決出行難問題,村民也不會脫貧。村民不脫貧,就用不了電器,交不起電費。于是,林麗一家一戶上門做工作,多次召集村民開會,掰著指頭給大家算占田、占地及砍樹修路的得失賬,希望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之后,她又發動村民湊錢修路,自己還主動掏了1000元錢。當地15戶村民被她的真誠和執著所打動,紛紛出錢出力,修通了公路。 “原來家家戶戶都欠賬,現在路通了,新房子也一棟棟建起了,沒存款的只有一兩家了。”78歲的村民組長田文安至今談及這事,還一個勁地豎大拇指,感激地說:“看到村民喝水難,她又從湖北省電力公司爭取了30萬元資金,給我們修了兩個水池,解決了200多戶村民的飲水難題。” 因為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高樂山鎮人民政府特聘她為杉樹園村村主任助理。在村民眼中,林麗熱情、貼心、樂善好施。哪家有人生病她要管,哪家吵架她要管,哪戶生活困難她也要管。 林麗所負責的區域,哪家門朝哪邊開,哪家樹朝哪邊栽,她都一清二楚。于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積極履行“電工村官”的職責:發動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動員村民修路蓋新房,調解村民矛盾糾紛,利用短信和微信向群眾轉發天氣預報……成為遠近聞名的“八大員”,即網格員、宣傳員、執行員、監督員、巡視員、協調員、聯絡員、安全員。 梅坪村83歲老人田桂梅是林麗認的“媽”。十年前,兒子外出打工,田桂梅拖著孱弱身軀艱辛勞作,林麗對她十分關心。老人生病了,她總會去看望;逢年過節,她也上門去問候。老人從心底里喜歡林麗,說她“像親女兒一樣好”。每年老人生日到了,林麗總是像親閨女一樣去為她祝壽。她還鼓勵老人的兩個兒子自強自立,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尋找收入渠道和就業門路。如今,兩兄弟都有了自己的手藝,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起來,兄弟二人都真誠地管林麗叫姐姐。 紅椿坨86歲的楊光耀老漢孤身一人,患有低血糖。林麗每月都會買上兩包紅糖送給他,這一送就是九年。徐家坨村的唐春平打電話說病危的母親想吃魚,請林麗幫忙帶一條,她在縣城買了魚趕上第一班車,又走上兩公里山路送去;唐福燕家經濟拮據,林麗默默地掏錢把電費墊上;在田坎邊,看見打豬草的奶奶佝僂著身子,她急忙上去幫著背一段;碰到做農活的大姐,林麗也要上前搭把手。在林麗辦公室的抽屜里,收著不少繳費單,金額少的幾十元,多的幾百元,都是她為那些貧困戶墊付的電費。高樂山鎮83歲的文學仕逢人就夸:“這個女娃子就和我親閨女一樣,我手頭不方便的時候,她都會掏錢幫我墊上,好多次都只給發票不拿錢……” 扛起家庭重擔 2003年,林麗的小叔子楊同強不幸患上尿毒癥,需要做換腎手術。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年幼的兒子,一時間,那個平日里能干會干的“女漢子”犯了難。 換,還是不換。這個本來已經脆弱的家庭又一次陷入困境。林麗的公公因病去世不久,為給公公治病花光積蓄還欠了外債。 換,沒錢!不換,生命垂危。 “換!”長嫂林麗發話,“錢沒有可以借,命沒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林麗同丈夫一起四處求親告友,籌集了30多萬元,為小叔子做了換腎手術。考慮到楊同強的身體虛弱,弟媳又沒工作,林麗便與丈夫商量,幫助弟媳開起了烤鴨店,同時還主動幫忙照顧兩個侄子。 長嫂如母。在這個大家庭里,林麗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重擔,也贏得了弟弟、弟媳的尊重。這些年來,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鍋飯、同喝一缸水,全家老老少少和和氣氣,從來沒紅過臉。 尤其是在小叔子做第二次換腎手術的時候,林麗依然毫無怨言,四處籌錢。“莫說一個大嫂,有的親媽都做不到啊。”婆婆鄭德全流下了眼淚。 如今,國家電網公司、恩施州委、咸豐縣委先后發文號召向林麗學習。咸豐供電公司成立了以林麗名字命名的“愛心基金會”、組建了“林麗愛心團”和10支“林麗服務隊”,并響亮地喊出了“我們都是林麗”的口號。在林麗精神的感召下,許多愛心人士紛紛加入愛心團隊。愛心隊伍不斷壯大,愛的正能量也得以不斷傳承、發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舉高 通訊員 白榮生 萬鵬) |
相關閱讀:
- [ 06-28]爭當光明使者 爭創先鋒品牌
- [ 06-04]福州地毯式排查線路隱患 保證中高考各考點供電
- [ 05-01]柳州一養老院停電數天老人摸黑度日 經協商恢復供電
- [ 04-19]泉州港的起重機“戒煙”了
- [ 03-19]電力桿塔“杵”上快車道通行不便 供電公司回應
- [ 03-09]馬上移除!晉安南路電桿“攔路” 供電公司移除
- [ 03-09]福建“電十條”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