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網媒記者來到文昌好圣村,感受航天科技給小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航天經濟掀起發展熱潮 近年來,在航天經濟的輻射帶動下,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由魯能集團、深圳華隆公司投巨資打造的銅鼓嶺國際生態旅游項目建設正掀起熱潮;月亮灣起步區7公里的海岸線上匯聚了世茂、雅居樂、合景富力等6家全國前十強企業,他們正共同發力,打造國際旅游島頂級的度假勝地;具有文昌特色的八門灣綠道是文昌市鄉村旅游的一大品牌。 八門灣綠道以近3萬畝八門灣紅樹林濕地為資源依托,是全國紅樹林景觀旅游的首選之地,我們將以八門灣綠道開通為契機,高標準規劃建設八門灣紅樹林國家五A級濕地公園。龍樓航天小鎮、高隆灣書香小鎮、東郊椰林風情小鎮、會文互聯網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也正在加快建設。 依托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航天發射場建設的大好契機,文昌市以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家航天城和熱帶生態濱海旅游城市為目標,高規格招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 在園區建設方面,根據市場導向和產業定位,文昌市提出園區產業化,產業園區化的發展目標,規劃了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園區,如航天高科技產業園、約亭農副產品加工園和龍樓椰子加工產業園、木蘭濱海新區等,這些聚集化的產業園區將形成強有力的經濟核心,拉長產業鏈,成為文昌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今,文昌市以航天、文化、椰林、僑鄉為代表的特色旅游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樹一幟。“一帶兩公園、七鎮四組團”的旅游布局將搭建未來旅游開發的大格局。按照文昌市2016年火箭首發旅游接待服務要求,一是將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酒店管理企業,盡快形成高端旅游服務市場,魯能希爾頓酒店已經正式營業,喜迎海內外賓客,正在興建的多家國際知名品牌五星級酒店將在2016年火箭首發前夕開業迎賓。二是積極開發高端旅游新型項目,如主題酒店、休閑會所、游艇碼頭等。三是加大開發旅游景區、打造鄉村“農家樂”、美麗鄉村等配套項目,拓寬旅游景區景點接待容量。四是加快引進大型超市、商場,提高旅游服務配套水平。 好圣村的航天瓜菜種植基地。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快速發展促民生 文昌東、南、北三面臨海,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278.5公里,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文昌清瀾港是國家一級開放口岸,木蘭港屬天然深水港,是連接東南亞的海上重要樞紐要道。正在建設中的“兩橋一路”將激活文昌東北部眾多海岸資源,實現文昌與海口同城發展;即將開工建設的文昌至博鰲高速公路將連接東線高速公路,與全省重要交通網絡完全接軌。文昌至澄邁高等級旅游公路將瓊北的文昌、定安、澄邁、臨高四市縣橫向連接,實現四市縣生態、旅游等特色資源共享,并形成以??跒橹行牡囊恍r經濟圈;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使文昌完全融入半個小時的省會經濟圈,開發潛力巨大。 2016年,文昌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88億元,增長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176.45億元,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62億元,增長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0元,增長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增長9.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 在優惠政策方面,文昌市已出臺一系列關于文化產業、重點產業項目等優惠政策。對于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文昌市將給予最大的扶持,促進核心項目盡快落戶,快速發展。 在投資環境方面,近年來,文昌市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資金超百億元。在建的“兩橋一路”是文昌未來發展的大動脈,“兩橋一路”將海岸線資源如珍珠般串起,勢必帶動文昌進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在軟環境建設上,文昌市簡化投資流程,專人跟蹤負責,多部門協力合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確保項目的順利落戶與推進。 在招商引資方面,圍繞文昌市當前產業布局與項目差異化引進的要求,重點推介的招商項目有:航天高科技產業、旅游開發及配套項目、商貿物流項目、現代農業項目、文化產業項目等。 如今,文昌基礎設施已日臻完善。東環鐵路、海文高速公路、文博(文昌至博鰲)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兩橋一路”構成了文昌回環式的交通大動脈,鄉際道路四通八達,城市道路四縱十五橫,清瀾港、木蘭港屬天然深水良港,具備十分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水、電、通信、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全省前列。文昌中學、文昌華僑中學是省一級中學,全市每年考上本科的學生達到70%以上;新建文昌市人民醫院由同濟醫院托管,正朝著三級甲等醫院邁進。 目前,文昌市委、市政府正在團結帶領全市59萬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正以一天也不能耽誤的精神加緊建設,努力把文昌建設成為獨具航天、文化、椰林、僑鄉鮮明特色的國際濱海旅游城市和文昌人民的幸福家園。文昌獨特的區位、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厚的人文積淀,豐富的海洋資源形成的巨大發展潛力,已經得到了許多知名企業和各界朋友的認可,在旅游、高新技術研發、高端醫療康復等領域展開了前景美好的合作。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7月1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