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航天主題樂園(科普中心)展出的神舟十號返回艙。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7月18日,“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聯網+城市推介主題活動第二站到文昌繼續進行“發現之旅”。文昌,因為中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的崛起而蜚聲海內外,因此它又多了一項美譽——“航天之鄉”。
而在航天之鄉之前,文昌已素有中國椰子之鄉、華僑之鄉、排球之鄉、文化之鄉、國母之鄉、將軍之鄉、書法之鄉以及長壽之鄉等“八鄉”之美譽。
當天,文昌市政府副市長吳宗森在文昌市龍樓鎮好圣村向“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聯網+城市推介大型主題采訪團推介文昌市的歷史、資源、優勢時說,文昌坐落著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航天發射場,“長征7號”、“長征5號”、“天舟1號”的首飛見證著文昌打造新一代航天城的夢想。他說,文昌還是瓊北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科技、旅游區域中心之一,與海口、三亞共同被全球機構評選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的文昌旅游收獲頗豐:2016年文昌市白日接待游客總量達到639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7.5%,過夜游游客209.5萬人次,收入14.66億元,同比增長21%。
文昌的變化,得益于航天城的效應,它完成了從一個古老小城到航天新城的美麗嬗變,并朝著建成獨具航天、文化、僑鄉特色的國際濱海旅游城市這一目標邁進。

網媒記者在文昌航天主題樂園(科普中心)參觀。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古老紫貝以文為昌
文昌別稱紫貝。它有著278.5公里的海岸線,濱海風光旖旎,名勝古跡眾多,生態環境良好,而且有珍奇海鮮、美食佳肴,尤其海南傳統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馳名中外。
親臨文昌,你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在文城市區綿延整個城市的護城河與斑駁的石橋會告訴你,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文昌市人杰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出現過“一里三進士,七里八舉人”的說法。在明朝就出了與丘浚,海瑞齊名,并稱“一鼎三足”的良吏邢宥。更有文昌孔廟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兩代建筑工藝和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讓文昌這座城市都增添了濃濃的文化底蘊。
說起文昌的文化底蘊,不得不說起南洋文化。文昌的華僑華僑人數達120多萬人,分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海南之最。華僑帶來了濃厚的南洋文化,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深深地融進了文昌文化之中。文昌人文資源深厚,被譽為“文化之鄉”, “一里三進士”是文昌自古崇尚教育的真實寫照。文昌是“椰子之鄉”,椰林如海,有“海南椰子冠全國,文昌椰子半海南”之稱。文昌是“排球之鄉”,人民群眾愛好排球,排球運動普及全市,逢年過節各村鎮都要舉辦排球比賽,排球運動已成為文昌的一種文化,文昌中學生排球隊9次榮獲全國中學生排球賽冠軍。
文昌自古以來重教育,社會氛圍極好。民間流傳有“寧愿少吃少穿,也要教子讀書”、“人生不識字,慘過牛與豬”這樣的俗語民諺。明清時代科甲鼎盛,進士及第16人,舉人104人,“師生同甲”、“叔侄同科”、“一里三進士,七里八舉人”。特別是近現代以來,遠徙南洋謀生和出島出國求學發展的風氣更強化了文昌人興學重教的心態。文昌人或親眼目睹,或耳傳心授,西方文明的強大影響力以及中國發生的重大變革,無不激勵著他們。
在鄉村生活維艱的近代,文昌民眾寧愿吃苦受累,甚至當物賣田,也要送子讀書成才。文昌亦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棟梁之才,他們或直接推動改變中國改變世界,如近代“改變中國面貌的家族”宋氏家族;或長于各自事業,文昌涌現出了諸多科學家、將軍、成功商人等。
文昌也是“名人之鄉”,自古文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明朝有良吏邢宥,與丘浚,海瑞齊名,近代有宋氏家族,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昌是“將軍之鄉”,在中國現代史上誕生了張云逸、陳策等200多名國共將軍。文昌還被國家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
當前,圍繞“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等戰略已納入省七次黨代會報告的契機,提高重點項目開工率、投資額,儲備一批能支撐文昌未來發展的重大項目,并聚焦鋪前大橋、文博高速公路、濱海旅游公路昌鋪段、紅嶺灌區東干渠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和民生項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品牌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一園三地”建設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工作。

7月18日網媒記者來到文昌好圣村,感受航天科技給小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航天經濟掀起發展熱潮
近年來,在航天經濟的輻射帶動下,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由魯能集團、深圳華隆公司投巨資打造的銅鼓嶺國際生態旅游項目建設正掀起熱潮;月亮灣起步區7公里的海岸線上匯聚了世茂、雅居樂、合景富力等6家全國前十強企業,他們正共同發力,打造國際旅游島頂級的度假勝地;具有文昌特色的八門灣綠道是文昌市鄉村旅游的一大品牌。
八門灣綠道以近3萬畝八門灣紅樹林濕地為資源依托,是全國紅樹林景觀旅游的首選之地,我們將以八門灣綠道開通為契機,高標準規劃建設八門灣紅樹林國家五A級濕地公園。龍樓航天小鎮、高隆灣書香小鎮、東郊椰林風情小鎮、會文互聯網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也正在加快建設。
依托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航天發射場建設的大好契機,文昌市以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家航天城和熱帶生態濱海旅游城市為目標,高規格招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
在園區建設方面,根據市場導向和產業定位,文昌市提出園區產業化,產業園區化的發展目標,規劃了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園區,如航天高科技產業園、約亭農副產品加工園和龍樓椰子加工產業園、木蘭濱海新區等,這些聚集化的產業園區將形成強有力的經濟核心,拉長產業鏈,成為文昌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今,文昌市以航天、文化、椰林、僑鄉為代表的特色旅游資源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樹一幟。“一帶兩公園、七鎮四組團”的旅游布局將搭建未來旅游開發的大格局。按照文昌市2016年火箭首發旅游接待服務要求,一是將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酒店管理企業,盡快形成高端旅游服務市場,魯能希爾頓酒店已經正式營業,喜迎海內外賓客,正在興建的多家國際知名品牌五星級酒店將在2016年火箭首發前夕開業迎賓。二是積極開發高端旅游新型項目,如主題酒店、休閑會所、游艇碼頭等。三是加大開發旅游景區、打造鄉村“農家樂”、美麗鄉村等配套項目,拓寬旅游景區景點接待容量。四是加快引進大型超市、商場,提高旅游服務配套水平。

好圣村的航天瓜菜種植基地。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快速發展促民生
文昌東、南、北三面臨海,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278.5公里,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文昌清瀾港是國家一級開放口岸,木蘭港屬天然深水港,是連接東南亞的海上重要樞紐要道。正在建設中的“兩橋一路”將激活文昌東北部眾多海岸資源,實現文昌與海口同城發展;即將開工建設的文昌至博鰲高速公路將連接東線高速公路,與全省重要交通網絡完全接軌。文昌至澄邁高等級旅游公路將瓊北的文昌、定安、澄邁、臨高四市縣橫向連接,實現四市縣生態、旅游等特色資源共享,并形成以海口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使文昌完全融入半個小時的省會經濟圈,開發潛力巨大。
2016年,文昌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88億元,增長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176.45億元,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62億元,增長9.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0元,增長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增長9.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
在優惠政策方面,文昌市已出臺一系列關于文化產業、重點產業項目等優惠政策。對于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文昌市將給予最大的扶持,促進核心項目盡快落戶,快速發展。
在投資環境方面,近年來,文昌市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資金超百億元。在建的“兩橋一路”是文昌未來發展的大動脈,“兩橋一路”將海岸線資源如珍珠般串起,勢必帶動文昌進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在軟環境建設上,文昌市簡化投資流程,專人跟蹤負責,多部門協力合作,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確保項目的順利落戶與推進。
在招商引資方面,圍繞文昌市當前產業布局與項目差異化引進的要求,重點推介的招商項目有:航天高科技產業、旅游開發及配套項目、商貿物流項目、現代農業項目、文化產業項目等。
如今,文昌基礎設施已日臻完善。東環鐵路、海文高速公路、文博(文昌至博鰲)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兩橋一路”構成了文昌回環式的交通大動脈,鄉際道路四通八達,城市道路四縱十五橫,清瀾港、木蘭港屬天然深水良港,具備十分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水、電、通信、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全省前列。文昌中學、文昌華僑中學是省一級中學,全市每年考上本科的學生達到70%以上;新建文昌市人民醫院由同濟醫院托管,正朝著三級甲等醫院邁進。
目前,文昌市委、市政府正在團結帶領全市59萬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正以一天也不能耽誤的精神加緊建設,努力把文昌建設成為獨具航天、文化、椰林、僑鄉鮮明特色的國際濱海旅游城市和文昌人民的幸福家園。文昌獨特的區位、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厚的人文積淀,豐富的海洋資源形成的巨大發展潛力,已經得到了許多知名企業和各界朋友的認可,在旅游、高新技術研發、高端醫療康復等領域展開了前景美好的合作。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7月1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