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7月19日電(記者 林小春) 中國近年來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時出現了大氣污染問題。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陶澍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認為,城市化進程本身實際上并未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反而降低了對中國人的健康危害,30年里估計避免了約45萬人過早死亡。 陶澍等人19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報告說,為了解大氣污染與城市化進程之間的關系,他們針對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兩個群體,研究了1980年至2010年這些人的直接生活能耗和交通能耗以及由此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并分析了由此導致人們暴露在含有細顆粒物(PM2.5)空氣中的情況及相關健康危害。 研究顯示,雖然城市人口與人均能耗增加等因素會導致排放與暴露增加,但城市化造成能源結構改變,即居民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后更傾向于使用電、液化氣、煤氣等清潔能源,又會導致排放和暴露下降。全國平均而言,這種增加量低于減少量,所以降低了人們的暴露和健康風險。例如,全國2010年城市化導致PM2.5平均暴露濃度下降了3.9微克/立方米,相應減少3.6萬人過早死亡;30年來總計相應減少約45萬人過早死亡。 陶澍對新華社記者說:“過去通常認為人口向城市遷移會導致污染物排放和受體在小空間中聚集,增加局部高密度人口地區的暴露,從而使健康危害增加。這樣的認識忽略了能源結構變化對健康的正面影響?!?/p> 但陶澍也指出,這樣的變化在空間上不均衡,對北京、廣州等特大城市,這種增加量高于減少量,所以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對北京、廣州等特大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利。 陶澍強調,這項研究僅僅從一個角度,探討了城市化進程中直接生活能源變化的凈影響,其發現與近幾十年大氣污染及其健康危害加重并不矛盾。快速工業化導致的大氣污染排放增加、基礎建設擴張導致的影響、與居民非直接能耗(消費品生產過程的排放)相關的影響都是導致污染加重的因素,但均未包括在本研究中。 |
相關閱讀:
- [ 07-10]“史上最大規?!贝髿馕廴痉乐螐娀讲榻议_哪些問題
- [ 06-10]京津冀及周邊第四輪次大氣污染督查:4203企業存問題
- [ 04-27]官方部署攻克大氣污染成因 劍指京津冀等地大氣改善
- [ 04-24]非法扣人撕毀封條 環保部大氣污染督查遭遇種種阻撓
- [ 04-13]河北邢臺:環保公交助力大氣污染防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