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廣東的患者就醫時發現處方單變了:藥品價格降、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項目漲價……自北京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7月15日,廣東770家公立醫院宣布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今年,我國所有公立醫院將于9月30日前取消藥品加成,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屆時,我國公立醫院將徹底告別“以藥補醫”的歷史。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對公立醫院醫改設定時間表,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要求7月31日前,全國所有地市出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9月30日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 從7月15日零時起,廣州地區152家公立醫院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實施“零差率”銷售,3000多項醫療服務項目執行新的價格。據廣東省醫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革以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為切入點,通過醫療價格和收費項目調整,構建公益性導向更加明確的運行新機制。 改革中,取消藥品加成的空間,將主要平移到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上去。例如,廣州公立醫院普通門診、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診查費分別調整至每診次10元、20元、30元。下調了1110項CT、MRI等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項目價格,上調了2457項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價格,并建立動態調節機制。 “十二五”以來,我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速,“以藥補醫”的機制加快破除。截至2017年初,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范圍已擴大到200個地市。在前期試點基礎上,今年公立醫院綜合醫改將向全國推開。其中,取消藥品加成,改變“以藥養醫”不合理現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看病環節發生系列變化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了解到,破除“以藥補醫”后,看病環節將發生系列變化。 患者就醫“費用”將產生變化。廣東省醫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門診費用均以藥費為主,取消藥品加成將可減輕這部分參保人的醫療費用負擔。對于住院患者,住院治療中以藥品為主的參保人醫療費用將下降,住院以手術等診療項目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參保人費用將有小幅增長。 廣州長期治療高血壓的李女士一直服用的降壓藥“替米沙坦片”從每片6.5元降到了5.8元。長期看,價格整體降低了。 此外,醫院的“藥房”和醫生的“處方”也將產生變化。患者擔心,取消藥品加成后,藥房將成為醫院的運營“成本”,會否使醫院不再重視藥房,患者買藥將不再方便? 廣州市醫改辦負責人解釋,在藥品采購方面,廣州市將建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平臺,探索和實施公立醫院藥品耗材帶量采購、統一配送。在取藥方面,將探索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開展處方外配業務的銜接機制。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已率先實現“醫藥分開”,將成人藥物處方流向院外定點零售藥店。該中心副主任龔四堂說,從管理的角度,并不同意藥房不再盈利就“甩包袱”這個觀點。在整個運營鏈條上,即使是虧損,必須要做的保障還是要做,該院仍保留了兒童用藥和住院、急診用藥。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醫生告訴記者,“醫藥分開”、處方外流是大趨勢,重要的是以后醫生能夠專心“看病”,不再考慮通過開藥去賺錢。 公立醫院回歸公益 據業內專家介紹,藥品加成曾經是在醫療機構快速發展而國家財政投入不足的權宜之計。在醫療機構中,藥品以高出醫院實際采購價15%的價格賣給患者,以覆蓋醫療結構運營成本。然而,未制衡的利益激勵使其不斷演化成“以藥養醫”的制度,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受到嚴重損害,有些醫生熱衷于開大處方,加重患者負擔。 廣州市醫改辦主任唐小平說,“以藥補醫機制使公立醫院運行偏離了公益性軌道。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是扭轉公立醫院逐利行為的突破口,是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同步實行綜合改革,建立新的運行機制,才能使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到公益性的軌道上來。” 按照政策要求,公立醫院將取消藥品加成,并按“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思路,破除舊機制、建立新機制。“騰空間”就是將開展藥品生產流通全流程改革,擠壓藥品價格虛高的水分。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激發醫院及醫務人員合理用藥、控制費用的內生動力。“調結構”就是把降低藥價、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騰出的空間用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把檢查、檢驗價格降下去,服務價格提起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優化醫院收入結構。“保銜接”,就是醫保支付和財政補助同步跟進、無縫銜接。 業內專家提醒,在改革過程中,各級公立醫院還需健全全面預算、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各項制度,堅決防止在取消藥品加成后,又出現以耗材、檢查、化驗牟利的情況。使得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 |
相關閱讀:
- [ 07-21]英媒:外國藥品以降價換取納入中國醫保目錄
- [ 07-21]36種國家談判藥品納入醫保目錄
- [ 07-21]“藥品降價入醫保”一舉三得
- [ 07-20]人社部:36種藥品納入醫保目錄乙類范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