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2日消息(記者 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拳擊,散打,格斗……我相信這些名詞之間有著千差萬別,但對許多和我一樣對體育無感的女性,它們的唯一共同點被簡化成了,血腥、恐怖。閃爍的燈光和歇斯底里的解說,電視里的拳擊賽總能吸引小時候的爸爸和如今的搭檔坐下,而我感受不到腎上腺素的飆升,只有拳頭落下時感同身受的疼痛和恐懼。 但今天,我沒有回避一個關于“格斗”的視頻。視頻主角是同為14歲的男孩小龍和小吾,來自四川涼山。談及父母,小龍艱難地說,爸爸死了,媽媽走了。倆人被成都一家格斗俱樂部收養,每天練習綜合格斗術,偶爾會參加商業演出,在擂臺上比賽,甚至受傷見血。過去十幾年,有400多個和他們一樣失去雙親、無依無靠的孩子在此落腳。孩子們以贏得“金腰帶”為追求,是留在“有牛肉、雞蛋”、“吃、住、穿什么都有”的格斗俱樂部,還是回到“只有洋芋”的家里“干苦活兒”,十多歲的孩子用腳投票。 一家俱樂部在十幾年時間里得以收養400多名孤兒,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養手續齊全嗎?未成年的孩子參加商業演出是否合法,演出收入又如何分配?密集繁重的練習中,十來歲的孩子們有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機會和時間?目前,當地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僅從視頻5分多鐘的信息來判斷,格斗俱樂部的操作很可能有瑕疵、甚至存在方向性錯誤。輿論洶涌,贊成者說,“人家成為孤兒的時候你不管,人家無依無靠的時候你不管,人家有個營生并且是自愿的,你倒出來管了”;反對者則發出詰問,難道孤兒們的人生選擇,只剩下打拳了嗎? 不,孤兒的人生選擇,當然不只是打拳。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的選擇——他們本可以被親友或機構照顧,但在和“深度貧困”緊緊聯系的大涼山,被托孤者,自顧不暇;他們本可以在十四周歲前被收養,但前有血緣意識至深的傳統文化,后有收養法對收養人的嚴格限制,最終經由福利機構送養者,鳳毛麟角。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發布的《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2013》,2012年我國注冊孤兒數量為62.8萬人,其中集中供養54.1萬人,社會供養僅8.7萬人。 除了打拳,無人能照料、無法被收養的小龍、小吾還能做什么?格斗俱樂部創始人恩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8歲喪父,經歷貧困生活,18歲開始練習散打,后成為一名武警戰士。服役期間下基層,他常看到一些孩子在山上、街邊游蕩,該上學的年紀,卻脫離正軌。有些是孤兒,有些是家里太窮管不了,“如果不好好引導,真的會走上犯法的道路”。是的,“快手”上被萬千網友嘲笑的“鄉村殺馬特”并非憑空而來,小龍、小吾們如果沒有起早貪黑練習格斗,更有可能的人生場景,不就是在街巷中無所事事、甚至尋釁滋事嗎? 年少時,我說,拳擊這種運動,只有殘暴沒有美。爸爸說,不對,你仔細看,拳擊的美,在速度和力量里。我至今不忍細看,但今天,我對著屏幕上笑著說出人生目標是“打UFC,比賽每次都贏”的14歲孩子,凝固很久。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孤身在這人世間,我當然盼望他能在新的家庭得到溫暖,可如果不能呢?在俱樂部有規律穩定的生活,有堅定的目標、積極的態度,每天對著沙袋努力揮拳一二三,這難道不是“退而求其次”里的最好選擇?格斗俱樂部之前,溫飽成憂;俱樂部之后,有人說,何不食肉糜。收養合法性有待定論,但這家俱樂部無疑將無人照管的孩子拉出生活深淵;不管定論是什么,請別把孩子們推回黑暗里。 |
相關閱讀:
- [ 07-19]安砂豐海電站關愛貧困孤兒
- [ 07-14]“無尾熊組合”造訪孤兒院 潘瑋柏表白吳昕
- [ 07-03]濱海小城大愛涌動 連江130名孤兒類似孤兒獲幫助
- [ 07-01]父母工廠加班不幸觸電身亡 三姐弟一夜間成孤兒
- [ 06-09]霞浦縣婦聯開展“攜手獻真情 有愛不孤單”情系孤兒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