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至 覓清涼
7月22日,一名兒童在南京老門東景區的噴泉中戲水玩耍。當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尋覓清涼,躲避酷暑。

融入現代生活的那達慕
當日,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第二十八屆那達慕大會在百靈廟那達慕文化產業園區舉行,此次活動設賽馬、賽駝、搏克、射箭等比賽,活動將持續至24日。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是蒙古族群眾為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搏克,令人贊賞的射箭以及引人入勝的民族歌舞。隨著時代的變遷,古老的那達慕文化被傳承和發展,并融入了現代的元素,已經成為草原人民展示民族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平臺。每年夏季,在草原舉辦的大大小小數百場那達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前來。

我國最高速懸掛式單軌列車下線
記者從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國內最高速的懸掛式單軌列車日前在中車四方下線,進入型式試驗和試運行階段,其設計時速為80公里,最高運行時速為70公里。

三伏,嗨一“夏”
三伏時節,暑熱滔天。 外出居家,動靜怡然。 上山下海,愉悅度假。呼朋引伴,嗨翻一“夏”。7月20日,游泳愛好者在四川省遂寧市船山體育館室外游泳池跳水。

鐵路部門推出動車組列車互聯網訂餐服務
當日,鐵路部門在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所在地的27個主要高鐵客運站,推出動車組列車互聯網訂餐服務,為旅客提供更多品種、口味的餐食服務。旅客可通過12306網站、手機APP等方式完成預訂。

重慶:“以水為伴”躲高溫
當日,重慶市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多個區縣氣溫達37°C以上。眾多市民和游客來到重慶洋人街水上樂園“以水為伴”,躲避高溫,樂享清涼。

酷暑里的鐵路“蜘蛛俠”
7月19日,23歲的耿新華大口喝水解渴。
當日是入伏第八天,武漢中心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武漢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維持在35攝氏度以上,部分地區可達37攝氏度以上。

“天路”的堅守:探訪青藏鐵路養護工
青藏鐵路全程1900多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約960公里。不管高寒酷暑、風霜雨雪,鐵路運行不停歇,線路的養護工作也絲毫不能松懈。近日,記者走進負責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逾1000公里養護、監管工作的格爾木工務段,探訪堅守在“天路”上的養護工。

河南鶴壁再次考古發掘劉莊遺址
近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鶴壁劉莊遺址再次進行考古發掘,目前已發掘灰坑200多座,出土有紅陶缽、高領罐、石環、石斧等。本次發掘的文化面貌以典型的大司空文化為主,大司空文化是廣泛分布于豫北晉南地區一支仰韶文化的地方類型,距今大約有4900至5100年。

感悟非遺丨金絲彩釉:用金絲與礦砂作畫
7月18日,在河北石家莊,非遺傳承人王玉萍在工作室進行“金絲彩釉工藝”的點藍工序。點藍是將各種礦物顏料通過粘合劑粘到木板上。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絲彩釉工藝”是我國傳統工藝,技法脫胎于景泰藍制作工藝,主要工序有拓圖、掐絲、點藍、上光等。金絲彩釉藝人將金色的金屬絲作為繪畫的線條,把各種天然的礦物顏料研磨成的細粉作為顏料,在木板上創作成畫作,一幅作品從設計到完成常常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山東濱州:黃河岸邊沙雕忙
濱州高新區位于黃河下游三角洲腹地,依托黃河沙土資源打造占地100畝的黃河沙雕主題公園,設沙灘雕塑區、浮雕區、漫畫寫真區等多個版塊。目前,沙雕藝術家正在對30余組沙雕作品精雕細琢,預計8月上旬正式對外開放。

新疆塔城地區歡慶“撒班節”
當日,新疆塔城地區的塔塔爾族群眾迎來一年一度的“撒班節”,并邀請各民族群眾一起參加特色體育游戲項目、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動,為“撒班節”增添了歡樂的氛圍。“撒班”意為“犁鏵”,塔塔爾族群眾在每年春播后舉辦盛大聚會慶祝“撒班節”。

暑運臥具洗滌工的“蒸騰”時光
7月19日,在南昌鐵路局南昌客運段洗滌車間,滿頭大汗的工人在查看列車上的臥具是否清洗干凈。南昌鐵路局南昌客運段洗滌車間是為全段列車清洗臥具的基地,在這里,每天都有30余名洗滌工人為段內出行的各趟列車提供4萬件干凈清潔的臥具。在人人都在想辦法避暑的炎炎夏季,這些洗滌工人卻要每天待在高溫潮濕的室內持續工作7小時,用辛勤的汗水為暑運乘客們提供干凈清潔的臥具。據車間負責人介紹,由于洗滌車間裝備有大型洗衣機、燙熨設備,室內溫度常常高達50攝氏度,工人往往還沒開始干活就滿頭大汗,“我們都把車間稱為桑拿房”。

龍舟上的美女“指揮家”
7月15日至17日,為期三天的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龍舟決賽在湖南常德市柳葉湖舉行。
在女子項目比賽中,福建龍舟隊鼓手林潔以出眾的外貌和出色的技術成為賽場上的焦點。今年20歲的林潔是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剛接觸龍舟運動才幾個月的她已經參加過多場正式比賽。她和隊友在今年的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的比賽中曾獲得過第二名的好成績。

四川涼山:火把節上的“中國式斗牛”
7月17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兩頭公牛在場上爭斗。當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群眾歡度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斗牛比賽是“火把節”的傳統項目,也是“火把節”最吸引觀眾的一大賽事。參賽的公牛被牽到一起進行頂力和耐力較量,爭斗場上精彩紛呈。

河北館陶:傳統技藝成為扶貧“金鑰匙”
7月20日,剪紙藝人郭敏(中)在館陶縣壽南村教授村民剪紙技藝。近年來,河北省館陶縣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立足自身文化特色,將傳統手工藝品制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帶動全縣近千名困難群眾增收。

河北武邑:鄉村“扶貧車間”助力精準脫貧
2016年以來,河北省武邑縣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鼓勵當地一些勞動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業在村里設置“扶貧車間”或代理加工點,將就業崗位送到家門口,讓貧困群眾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截至目前,武邑縣已建成“扶貧車間”近百個,帶動全縣4000余人實現了就業增收。

云南石林彝族群眾歡慶“火把節”
7月17日,彝族群眾在火把狂歡節上表演節目“石林美”。當日,2017年中國石林國際火把狂歡節開幕式在石林彝族自治縣舉行,當地彝族群眾和國內外游客歡聚在一起,開展歌舞、斗牛、摔跤、篝火狂歡等活動慶祝節日。

浙江德清曹水英:從山村農婦變身民宿大管家
7月14日,曹水英和女兒康文琴、女婿洪艷斌在德清縣“澗棲客棧”民宿招呼客人入住。
炎炎夏日,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麓的“澗棲客棧”民宿迎來了全年最忙碌的季節。避暑客人源源不斷,食宿營業天天紅火,讓63歲的民宿大管家曹水英喜上眉梢卻又應接不暇,每天都要從天亮忙到深夜。 “沒想到這把年紀還會這么忙!”曹水英感慨:“我年輕時候忙是為吃飽飯,現在忙是為了讓小輩人過上幸福生活。”

樂享暑假
7月22日,湖北省保康縣的兒童在籃球公益訓練營進行運球練習。暑假期間,各地中小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享受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