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海南省海口市海墾派出所的民警展示首張發放的居住證。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在浙江省德清縣,嶄新的居住證發放到了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的手中,來自河南平頂山的郝二召是其中之一。工作7年后,在拿到居住證的那一刻,他終于有了對“第二故鄉”的歸屬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郝二召”可以在工作地“落地生根”,這離不開始于三年前的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 2014年7月24日,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國版意見”),并敦促各省區市“抓緊出臺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 記者梳理各地情況發現,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已全部出臺地方版戶改方案,多地放寬戶口遷移條件,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標配”。 省級戶改方案全部出爐 去年9月,北京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改革制度的實施意見》。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全部出爐。 國版意見提出,2020年將建立新型戶籍制度,并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國務院辦公廳去年9月印發的《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再次強調要“確保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戶籍制度改革推進3年以來,記者發現,有吉林等13省區對于城鎮落戶指標進行量化。 如廣東提出“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省城鎮落戶”,河北提出“力爭實現600萬城中村居民和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內蒙古提出“努力實現400萬左右農牧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 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3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2%,分別比去年提高1.25、1.3個百分點。二者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群體身上,后者更能體現真實的城鎮化水平。 記者觀察所見,在31個省區市中,目前僅有河北、青海、重慶、云南、江蘇、寧夏等6地明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標。其中,河北、青海、重慶、江蘇4地符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的要求。 |
相關閱讀:
- [ 07-24]【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國5G網絡有望2020年實現商用
- [ 07-24]【砥礪奮進的五年】一位京族老人的堅守:讓獨弦琴聲揚大海
- [ 07-24]【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天等縣南嶺村的養牛脫貧故事:牛兒犇犇 奔向幸福
- [ 07-24]砥礪奮進的五年:南平延平區瓦口洋綠色保衛戰
- [ 07-22]砥礪奮進的五年: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 安溪年底欲實現全面脫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