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壓“越障
央廣網山東7月23日消息(晏陽森記者楊宸琇)7月22日,網絡媒體國防行記者團來到了被譽為“雄鷹”的陸軍第80集團軍某特戰旅。在戰爭年代,該旅曾涌現出2個功臣營、6個大功連和5名英模功臣。1994年改建特種部隊以來,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是全軍特種部隊中唯一榮立集體一等功的部隊,28人次榮立一等功,62人次榮立二等功。
哪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記者團一行剛來到營區,就被拉到了訓練場。蟬鳴聲不絕于耳,整個訓練場在太陽的暴曬下無一絲陰涼之處,而戰士們正在進行離機操縱訓練,需要從十幾米的高空飛躍而下。
極限練兵是這個旅的常態。酷夏,海邊安營操練三月之久;深秋,扎寨山林演練四月之長。“七八九月驕陽如火,正是練兵好時節。”旅政委武仲良告訴記者,目前旅里90%的官兵正在野外駐訓。
“哪有歲月靜好,只有負重前行”,90后的王冰說起了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大一那年,王冰決定投筆從戎,8年后,戰友們稱他為“兵王”。120米外,5毫米粗的電線,用時17秒,一槍命中目標,這是去年王冰參加“金鷹-2016”國際特種狙擊手競賽中的成績。
“很苦很累,也想過放棄,但一回頭就看到了我的戰友。”王冰說起2013年全軍特種部隊比武集訓時的經歷:“負重25公斤,40公里山地奔襲,老兵楊彥飛明顯體力不支,抬手就給了自己倆巴掌。而我比他年輕那么多,當然要咬著牙繼續上。”

操舟前進
哪有功臣典型,只是有人為你指引光明
在訓練場邊的中心廣場上,24座功臣雕像栩栩如生,激勵著來來往往的官兵奮斗看齊。旅組建以來,先后有28人次榮立一等功,其中四名同志“雙一等功”,62人次榮立二等功。
“也不是什么功臣典型,不過是一代一代的扶助幫帶,一代一代的看齊學習。”榮獲“雙一等功”的莊須周告訴記者,在旅里,只有特種兵,沒有特殊官,旅歷屆領導班子一直堅持比武競賽帶頭考、危險課目爭著上、重大任務沖在前。
2015年6月的一場演習中,該旅擔負“敵”后破襲任務。此時暴雨剛過,空中能見度低,超出常規傘降極限。演習指揮部擔心,氣象條件惡劣,著陸場情況不明,傘降風險太大。原旅長鄭永強和政委武仲良臨危不懼,帶頭躍出機艙,部隊士氣大振,圓滿完成任務。而今年前不久的傘降實跳,旅常委“第一班”更是全員參加,完成實跳34人次。
“他們就是標桿,指引著我們尋找光明。”旅保障營政治教導員魏法祥說自己榮獲一等功,很大的部分得益于前輩們的引路。“有一次集訓,體能考核,我45分鐘做了666個俯臥撐,然后被批評了。”當時的帶隊隊長吳海燕很不滿意,說45分鐘最起碼得做1000個。而實際上,吳海燕自己的記錄保持在1300多個。“正是由于他們自身素質過硬,對我們又要求嚴格,我們旅的‘功臣’隊伍才一代一代壯大了起來。”

叢林演練
哪有一塵不染,只是有人讓你永葆初心
“解決不了油水、洗澡水的問題,就沒有資格讓官兵流汗水、流血水!”旅政委武仲良笑著說出的話卻擲地有聲。為增強服務質效,他們常態化落實官兵自主驗菜,率先實現了“577”標準(早餐5個菜,午餐、晚餐各7個菜),他們堅持營區超市“零利潤”運營,并投入大量資金改建澡堂、購置野戰沐浴箱。
“風氣正,生活好,官兵們心尖上滿足了,才能實現刀尖上的滿足。”在第一次旅軍人大會上,旅黨委還面向全體官兵鄭重承諾:不吃官兵一頓飯,不抽官兵一根煙,不拿官兵一分錢。
特戰四連連長張金濤說:“軍人只有兩個任務,準備打仗和打仗。而現在,我們一門心思就是練兵備戰,不需要想其他的東西。”如今,旅里氣正風清,官兵們練兵備戰的熱情也愈加高漲。

反恐營救演練

極限磨煉

黨委“一班人”參加傘降訓練

搶灘登陸

水下射擊

特戰“神”兵

原木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