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尖兵—— 當尖兵是榮譽,上戰場是責任,隨時聽候祖國召喚 2014年夏天,偵察隊正在組織緊張的分業訓練,突然接到上級命令:立刻準備,參加某海上演練任務! 命令宣布后,全隊官兵摩拳擦掌。一夜之間,中隊領導收到52封請戰書。消息傳開,遠在老家休假的6名戰士,都不約而同地在一天之內歸隊。 經過半個月的針對性訓練,中隊遴選出36名官兵誓師出征。面對可能傷亡的危險,戰士趙宏潤神情激昂地說:“當尖兵上戰場是我們的榮譽,隨時聽候祖國召喚!” 單槍匹馬闖敵陣,捕捉俘虜探敵情。海防旅政委劉月勤告訴記者,偵察隊特殊的使命任務,對官兵忠誠與擔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班長陳德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臉黝黑、身手矯健的一班長陳德林是隊里最老的兵。十多年前,還是個懵懂少年的他懷揣著夢想來到軍營,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各類比武中斬獲了無數榮譽,成長為偵察隊的“兵王”。 由于種種原因,兩次與提干失之交臂,但陳德林始終兢兢業業,無怨無悔,扛起了帶兵育人的重任。偵察排長王帆、鄭嘉霖等干部骨干,都是他帶的兵。多年來,他帶出6名干部,20多名班長,1人榮立2等功,18人榮立三等功,20多人被評為原廣州軍區“軍事訓練尖子”。 “年紀也不小了,家人勸我回家,朋友邀我創業,但我始終舍不得離開。”陳德林的執著與堅守影響著一茬茬官兵,忠誠的血液在他們身上流淌。在與戰士楊朝安促膝長談后,記者對這種品質有了更深的感悟。 出生在廣東農村的戰士莫竟昌,從小聽村里的老兵講戰爭故事,逐漸萌生了從軍報國的信念。在讀書期間,他曾兩次報名參軍,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去年9月,他再次應征,來到偵察隊。 到偵察隊后,莫竟昌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中,短短半年時間,就熟練掌握攀登、捕俘、格斗等10多項特戰技能,體能課目全部達到優秀。蛻變的背后是無數的汗水和艱辛的付出。凝視擺滿榮譽室的獎狀和獎杯,他暗下決心:將來,我也要為隊里爭光,帶榮譽回家! 榮譽,始終是偵察隊的核心元素,每名官兵都以當偵察兵為榮。他們將12名訓練尖子的照片制作成宣傳畫,懸掛在營房走廊墻壁上;結合參加演訓活動重溫萬山海戰戰史,組織“當兵為什么”“當兵干什么”等群眾性大討論,在潛移默化中提煉官兵忠誠度,培塑官兵榮譽感。 在隊里,還有一項最高的榮譽——掛“獵人臂章”。隊里規定,只有在每次軍事考核中取得前十名的戰士才有資格佩戴“獵人臂章”,而連續三個月獲得“獵人臂章”的,將擁有永久佩戴資格。 在這個高手如云的集體里,“獵人臂章”的爭奪異常激烈。特別是對于新戰士來說,想要獲得獵人臂章,難度可想而知。列兵韋加波一到偵察隊,就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半年時間穿壞2雙作戰靴,磨破3套迷彩服,最終在半年總結會上,與9名老兵一同登臺,接過“獵人臂章”,成為第一個獲得“獵人”稱號的新戰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