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姆安拉7月24日電 題:子彈擦肩而過——新華社記者巴以沖突現場驚魂記 新華社記者趙悅 楊媛媛 2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北部邊界地區的拜特埃勒軍事檢查站附近,有消息說巴勒斯坦人可能在此舉行抗議活動。 當天一早,記者趕到拜特埃勒軍事檢查站,當時現場已聚集了上百名巴勒斯坦青年,他們用車輛和垃圾桶設置路障,還有人向玻璃瓶內灌注汽油等易燃物制作燃燒彈,刺鼻氣味在空氣中彌漫。 “我們為阿克薩清真寺而來,”一名巴勒斯坦青年一邊裹上頭巾護住眼鼻,一邊對記者說。還來不及問姓名,這名青年手里拎著石塊匆匆向檢查站方向沖去。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斷趕來的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以軍士兵則發射“臭彈”驅散示威人群。與以往使用的催淚瓦斯不同,這次以軍發射的“臭彈”散發著類似嚴重腐敗后的垃圾味道,令人窒息、忍不住作嘔。 由于現場逐漸失控,記者隨人群后撤,急忙趕回一公里外駐地帶上防毒面具和防彈服后再繼續采訪。 為追趕示威人群,以色列士兵一邊發射“臭彈”,一邊向拉姆安拉挺進,封鎖拉姆安拉通往拜特埃勒的道路。示威人群則以大型垃圾桶作掩護向以軍士兵方向前進。 再次從駐地趕到現場的記者,由于心情急迫未仔細觀察情況,突然插到了沖突的核心地帶。 此時以軍士兵已進入拉姆安拉,他們不停開槍射擊,示威人群匆忙后撤,記者的車輛暴露在以軍面前,成了以軍前方約30米內的唯一目標! 突然,現場響起了低沉槍聲。時間仿佛靜止,記者腦中出現短暫空白。心跳過速的感覺與發動機的轟鳴、人群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好像軀殼內突然間被灌入各種重物,令人無法呼吸、無法思考。 以軍的子彈在記者車輛旁激起煙塵,所幸,記者并未中彈。 開槍后,以軍士兵立即躲回掩蔽物,伺機再次發動攻擊。記者緊緊抓住方向盤,全力穩定情緒,避免激烈動作進一步刺激以軍士兵,隨后盡可能動作柔和,原地掉頭,避開潰散的人群并盡快撤離。 記者后來得知,以軍此次向示威人群開槍射擊使用了橡皮子彈和真正的子彈。 據巴勒斯坦紅新月會介紹,當天發生在拜特埃勒軍事檢查站附近的沖突造成至少12名巴勒斯坦人受傷。截至記者發稿時,沖突仍未完全結束,傷者人數可能增加。 |
相關閱讀:
- [ 07-25]以色列考慮用“替代措施”給巴以沖突降溫
- [ 03-09]英國重申支持旨在解決巴以沖突的“兩國方案”
- [ 02-16]古特雷斯訪埃及 稱巴以沖突只能通過兩國方案解決
- [ 09-19]奧巴馬和以色列總理將在紐約會晤 商巴以沖突問題
- [ 05-12]巴勒斯坦總統表示愿同俄美合作盡力結束巴以沖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