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縣吹響全域旅游號角 助推江西建設旅游強省
2017-07-25 15:48:00??來源:中國江西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全國媒體記者對話分宜縣委書記李逸翔(右) 核心提示: 全域旅游已成為當下各地關注的熱詞。近日,分宜被列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分得宜春地,東偏一畫屏。”宋代詩人趙文所作詩句,形象描述了分宜縣風景美如畫。那么,擁有優美生態環境、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等得天獨厚優勢的分宜縣,在打造全域旅游方面有何優勢?又會從哪些方面來打造?如何平衡生態與發展的關系? 近日,67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走進分宜縣,對話分宜縣委書記李逸翔。 生態稟賦好 文化底蘊深發展前景美 人民網記者郭紀鵬:近年,各地都在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分宜縣發展旅游產業有哪些特色優勢? 李逸翔:分宜素有文化古縣、工業強縣、資源大縣、農業特色縣四張名片,打造全域旅游優勢明顯。分宜打造全域旅游有稟賦、有基礎、有特色、有前景,用三句話來說,生態稟賦好,擦一擦就亮;文化底蘊深,挖一挖總有;發展前景美,潤一潤即成。 從生態稟賦上看,分宜山、水、林、田、湖各種要素都具備,概括來講南面有山,北面有洞。南面森林覆蓋率很高,植物基因豐富,有將近2000種植物基因,被譽為亞熱帶植物基因庫。中國林科院在我縣專門設有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從事各項科研活動,并建有“國家級大崗山森林生態定位站”、“國家油茶科學中心繁育與栽培實驗室”、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點等國家級科研教育平臺;北面喀斯特地貌溶洞較多,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中國洞都”就是其中一個。所以說,生態稟賦好,擦一擦就亮。 從文化底蘊上看,分宜建縣于公元984年,是江西十大古縣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有獨具特色的夏布文化、天工文化、名人文化和姻緣文化。夏布文化方面,苧麻在分宜有千年的種植歷史,夏布文化是幾千年的苧麻種植歷史積淀而成,海昏侯墓出土的夾苧耳杯就是用苧麻層層壓鑄而成,說明2000多年前苧麻編織出來的夏布用于皇室貢品,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一匹乾隆下江南時攜帶回宮的分宜夏布;天工文化方面,明代宋應星所著的17世紀世界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就是他在分宜任教諭時所著;名人文化方面,江西第一個狀元盧肇、明朝宰相黃子澄、嚴嵩都是分宜人;姻緣文化方面,《搜神記》中記載的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故事也出自分宜,今天上午大家參觀的“中國洞都”就是將這個故事融入并打造出來的,給大家帶來美的享受。所以說,文化底蘊深,挖一挖總有。 從發展前景上看,正是基于良好的生態稟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分宜縣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十分美好、十分廣闊。比如,“中國洞都”景區營業一年多時間就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所以說,分宜旅游發展前景美,潤一潤即成。我本人也是旅游的粉絲,我認為,旅游產業在“十三五”時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旅游消費需求將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我們將牢牢把握好這一機遇,努力把我們的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成為經濟發展優勢。 |
相關閱讀:
- [ 03-28]江西建設“寬帶中國”打造“網絡強省”
- [ 07-21]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 [ 07-21]全國耕地保有面積為20.24億畝 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增加
- [ 07-20]國土部:2016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面積有所上升
- [ 07-20]亞投行再獲最高信用評級 提振“一帶一路”建設信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