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沈湜):隨著近年來鐵路事業的發展,高鐵出行已成為百姓的首選之一。暑運期間,當乘客享受著高鐵時速300公里帶來的便利時,為了保證乘客準時出行與旅途安全,軌道養護員工們在酷暑中堅守著。北京高鐵工務段綜合車間綜合工區工長劉西江說:“現在鐵軌與鐵軌之間焊接的接頭沒有了,就好比高速公路一樣,如果路面很平的話,車子就跑的很快很穩。”就像高速公路出現問題有養路人員一樣,當鐵軌出現問題需要更換軌道時,就輪到了焊軌工大顯身手。

劉西江自1997年從事鋼軌焊接工作至今已有20個年頭,在很多人看來,焊接只是一門技術活,稱不上高端。他說:“或許外人眼里焊軌并不難,但焊接如同做人,一定要做到表里如一,我焊接過的每一條焊縫我都要負責,這也是對中國高鐵事業負責,對乘客安全負責。”

7月20日午夜0:05,天氣悶熱得叫人透不過氣來,雖然邯鄲前幾天下了幾場雨,但夜晚的氣溫依然維持在32℃上下。“現在開始點名。”“楊貴勤”“到”“戰鵬”“到”……,劉西江正在組織參加夜間施工人員進行上線前的點名和“戰前”動員。除了人員要點名,施工機具也要點名。“我們不僅做好‘戰前’動員,還要給作業人員和工機具照合影,下線后進行對比核對,防止工機具遺留高鐵線上。”

0:20,隨著命令的下達,參加京廣高鐵下行438公里換軌施工人員迅速抬起機具,魚貫走入上線通道口,進入施工準備地段,迅速分頭做好準備工作。工人們必須在3個小時內將任務完成。

焊軌工作的第一步便是切割鋼軌,把原有傷損鋼軌切割掉,更換新軌。焊軌工人手持切割鋸,就如同外科大夫手持手術刀,下刀部位分毫不能差。每次切割鋼軌前,作業人員都要仔細核對,反復丈量切割點位置,否則就會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配軌縫隙過大將無法進行焊接。

0:45,隨著第一朵火花的“綻放”,換軌施工全面展開。頭戴防護帽、面罩護目鏡、手持切割臂,四濺的火花好像有了生命,形成一條直線噴撒而出,好像要一吐暑氣的侵襲,迅速融入茫茫夜色。

切割完畢后,將新鋼軌替換到原來的軌位進行對軌,“對軌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否則不能封箱。”劉西江說。對軌是焊軌工作開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每次對軌結束后劉西江都要一再核對,力求做到最好。

1:07,“新軌向小里程方向移動3毫米,回移1毫米,好,預留軌縫符合要求,請輕輕放下,不要觸碰鋼軌,防止產生共振錯位。”施工開始還不到一個小時,劉西江的衣服已經全部浸濕,汗珠一滴接一滴地掉在軌枕板上,瞬間就不見了。

1:20,對軌完成后就是封箱,焊軌封箱是鋼軌焊接的重頭戲,而高鐵鋼軌軌底距離軌道板只有75mm,這就導致焊軌工無法徒手完成這項工序。“要把封箱沙填滿、夯實、抹勻,不能有一點縫隙,防止鐵水流出‘燙傷’軌枕板!” 封箱工作完成,焊槍托架已經架上軌頂,準備點火進行預熱。

1:45,鋼軌預熱完畢,坩堝上箱,鋼軌焊藥閃爍出能夠讓人瞬間失盲的白光。而焊軌工挨著3000℃的高溫一等就是4-5分鐘,滾滾的熱浪,耀眼的光芒都逼得人無法靠近。

2:20,燃燒后的鋼瘤仿佛還在進行最后的掙扎,黑中透著紅,讓人不敢靠近。這時鋼軌接頭打磨機開始對剛剛“牽手”的鋼軌接頭進行打磨,經過十幾分鐘的精細打磨,新換上的鋼軌已與線路渾然一體,鋼軌的外科“接骨”手術完美收工,在燈光下,無縫鋼軌像兩條光帶,延伸到遠方……

3:05,鋼軌扣件復緊完畢,鋼軌集合尺寸調試完畢,現場質量復核完畢,人員機具清場完畢,施工作業接近尾聲。焊軌工們笑稱自己也早習慣了在高溫下“玩火”,不論酷暑嚴寒都要堅持在3000℃左右的火爐旁,尤其“三伏天”更是讓人無法忍受。

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這是焊軌工對自己工作的評價,自2013年北京高鐵工務段組建以來,劉西江每年和他的團隊都要完成高鐵上近百處焊縫焊接任務,焊接的高鐵鋼軌接頭已達329處。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們一句沒有怨言,始終用勤勤懇懇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風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他們的烈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