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5日,美伊艦艇又在海灣地區意外“邂逅”,美方開火示警。外媒稱,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上臺以來,美伊首次發生帶有攻擊性色彩的軍艦“相遇”事件。 美伊各執一詞 美國軍方官員稱,美國海軍“霹靂”號軍艦當天在波斯灣航行時,一艘載有武器的伊朗艦艇逼近美軍艦,雙方僅相距137米,險些發生碰撞。 美方表示,“霹靂”號幾次試圖用無線電聯絡伊方船只,并以鳴笛方式示警,但都被無視,伊朗艦艇繼續朝美艦駛來。之后,“霹靂”號軍艦用口徑為50毫米的機槍發射數枚警示彈。伊方船只才停止駛向美艦,但繼續在附近海域停留了數小時。 據美方的說法,當時,美國和盟國船只在海灣進行訓練演習,伊朗艦艇的行為“不安全、不專業”,沒有遵守國際公認的海上慣例。 伊朗軍方則將這起事件定性為美方的挑釁行為。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天發布聲明稱,事件發生在海灣北部的公共海域,當時,一艘美國戰艦朝伊方一艘巡邏艇駛來,并朝空中發射兩枚警示彈,企圖恐嚇伊朗船只。由于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美方不專業的挑釁行為,伊方艦艇繼續執行任務。 首次帶攻擊性色彩 近年來,美伊艦船在波斯灣“親密接觸”并不罕見。五角大樓發言人、海軍上校杰夫·戴維斯表示,去年,雙方發生過35起不安全或不專業的“遭遇”事件,且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上半年,相比2015年的23次已有所上升。今年以來,類似事件至少發生過5次,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已減少很多。 但路透社指出,最新的美伊軍艦抵近事件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首次帶有攻擊性色彩的一次。除了在今年1月10日的一次“近距離接觸”中,美方曾向伊朗艦船發射過警示彈,此后在3月、4月以及6月的數次,美方都未開火示警。 美伊軍艦的“火爆”相遇或許只是近來美伊關系趨緊的一個側影。《紐約時報》指出,新制裁將導致美伊關系惡化。伊核協議被視為美伊改善關系的基礎,而這一基礎正面臨瓦解。特朗普會否把美國帶上與伊朗爆發戰爭的道路,已成美國媒體最擔心的問題。伊朗方面也始終保持“硬碰硬”的姿態,不僅對研發導彈增加撥款,還宣布啟動新的“薩亞德—3”防空導彈生產線,以反擊美國的經濟制裁。此外,伊朗還拒絕釋放被扣美國公民,指責美方要求放人是“干涉行為”“不可接受”。雙方的深刻分歧為兩國關系帶來不確定性,值得國際社會關注。(記者 廖勤) |
相關閱讀:
- [ 07-26]針鋒相對,美伊關系再趨緊張
- [ 06-06]多國“拉黑”卡塔爾:小國雄心引積怨,美伊恩怨惹是非
- [ 04-25]重評協議,美伊關系再生變?
- [ 03-30]伊朗對15家美國公司實施制裁 美伊關系再起波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