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茫茫草原,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驅車半個多小時后,一個巨大的白色蒙古包映入眼簾。巴彥畢力格圖嘎查黨員中心戶特木勒的黨員活動中心室到了。 鮮艷的黨旗掛在蒙古包正中,桌柜上擺滿蒙漢雙語的政策材料與書籍報刊,其中一個柜子上擺著榮譽獎牌,牌上“黨員中心戶”幾個字十分醒目。 “我們這里居住很分散,即便相鄰的兩戶牧民,通常也相距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特木勒說,這不僅造成牧民生活辦事十分不便,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組織黨員活動等也存在很多困難。 錫林郭勒盟近年來在牧區探索的“黨員中心戶”模式,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黨員中心戶”上聯支部下聯牧戶,有效破解了牧區活動陣地利用率低、牧民組織化程度低、黨員集中難、群眾辦事難等問題。 “2014年我被選為黨員中心戶后,負責聯系服務我們嘎查18戶57位牧民,包括兩名黨員,責任面積9.6平方公里。”這位皮膚黝黑、不善言辭的草原漢子,說起工作來滔滔不絕,“平時不僅要按時組織黨員開展會議活動,及時為牧民答疑解惑,還要幫助有困難的牧民,調解牧民矛盾糾紛。當然最迫切的任務,是帶領牧民增收致富。” 由于腦子活、思路清、辦法多,特木勒早早成為遠近聞名的牧業大戶,但在他眼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3年,特木勒帶頭創辦了“白嘎力嘎牛羊育肥專業合作社”,為合作社成員和牧民提供集中育肥、統一銷售等服務,降低了牧民的養殖成本。 特木勒成為黨員中心戶后,合作社成員由起初的6名增加到了13名。他還帶領牧民創建了活畜交易中心,好牲畜賣上了好價錢,合作社也由此拓寬了增收渠道。說起特木勒,當地牧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像特木勒這樣的“黨員中心戶+協會”的致富帶富模式,在錫盟還有很多。蘇尼特左旗的黨員中心戶斯琴圖,創辦浩博爾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0戶42名牧民共同致富。 如今,“黨員中心戶+協會”這種黨建模式已在內蒙古全區推廣,“哪里有牧戶,哪里就有黨組織發揮作用”。據統計,目前全區44個牧業半牧業縣、269個蘇木鄉鎮共確定黨員中心戶4598戶,全區形成“黨員中心戶+協會”帶頭致富群733個,覆蓋和造福近20萬牧民群眾。 |
相關閱讀:
- [ 07-26]省文聯赴漳州開展機關黨建“三級聯創”活動
- [ 07-26]中央國家機關部門直屬事業單位黨建工作推進會召開
- [ 07-26]于洪生:城市基層黨建是中國政治發展的新生長點
- [ 07-25]廈門市湖里區直工委開展上半年機關黨建督查
- [ 07-24]習近平黨建思想的基本特征:"五個結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