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法(左)和趙本柱(右)在環境監測現場。 “在部隊里養成的吃苦精神,也是環境監測站一線人員必須要有的品質。”建軍節將至,記者從江蘇省揚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了解到,該站第一線監測人員中,有多位優秀轉業軍人,他們堅守著揚州環境“第一防線”。 始終堅守一線 轉業軍人成為環保衛士 “好的,我們馬上過去?!弊蛱?,放下投訴電話,揚州市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趙本柱立即和同事一起準備好相關器材出發。 6年前,老本柱脫下軍裝,成為環境監測人員,如今已是監測室副主任。這些年,他和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同事們一起,肩負著監測全市水氣聲相關數據的采樣與監測工作,可以說堅守在揚州環境的“第一防線”。 “我只認一點,外出采樣一定要嚴格按著任務書實施,嚴格遵守規范操作?!壁w本柱說,軍人的吃苦和嚴謹精神,在現在的環境監測工作中,同樣必不可少。 夏季來臨,市民對于噪聲和油煙投訴增多。“白天監測,頭被曬得昏昏沉沉;晚上夜查,也是熱氣蒸騰,每次都是一身濕漉漉地回來?!?/p> 高溫酷暑,就算這樣一個當過兵的硬漢子,也有些吃不消。本月6日對某企業的一次粉塵監測中,“有4個排氣筒,4個監測點位”,趙本柱在烈日下爬了4個40米! “當時,我的頭就像針扎一樣疼,感覺都要爆炸了。”趙本柱說,他只是找了個地方稍微休息了一下?!懊凸嗨謴??!?/p> 從零開始學起 放下槍桿子,拿起玻璃瓶 盡管現在干起來順心順手,但剛從部隊來到這個嶄新的工作領域,趙本柱和戰友們也是有些蒙?!白屇脩T槍桿子的手,整天端詳各種玻璃儀器,確實有點不知所措?!?/p> 不過,軍人出身的他們,求知欲強,學習起來也有股不畏難、不服輸的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開始逐漸從復員軍人、環保監測的‘門外漢’,逐漸掌握了水氣聲的采樣與監測。” 記者了解到,環保部門有兩支重要的隊伍:一是環境監察,一是環境監測。這幾年,揚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安置了多名轉業軍人,他們大多30多歲,都是從零開始,現在都已全面掌握環境采樣與監測技能。 “環境監測人員就是和環境問題最先接觸的,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切基礎來自環境監測。”轉業軍人梁學法告訴記者,作為一線環境監測人員,細心、耐心缺一不可?!斑厡嵺`邊學習,數據更是要精準細致,不能有絲毫差錯?!?/p> 今年年初,揚州市首部反映環境監測員的微電影《防線》正式上線。8分鐘的微電影,講述了從部隊轉業的軍人士官們,在該市環保局監測站的日常工作點滴。 趙本柱和梁學法也參與了這部微電影的拍攝與講述。回顧自己從軍人轉變為環保衛士,兩人一致感言:“身上有著這樣的責任!以前是保衛家鄉和祖國的防線,現在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p> 監測工作,不僅僅要深入一線,風吹日曬奔波辛苦,每天還要重復采樣、分析、寫報告的工作,單一而枯燥?!叭兆雍芷降幌褴姞I時激情澎湃?!钡珒扇颂寡?,哪怕工作辛苦,監測條件惡劣,只要看到揚州城市環境越來越好,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 |
相關閱讀:
- [ 07-31]【砥礪奮進的五年】西安:“幸福賬單”對賬清算 提升市民幸福感
- [ 07-28]砥礪奮進的五年:鄉學復蘇的“西林模式”
- [ 07-27]砥礪奮進的五年·巾幗心向黨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 [ 07-26]【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
- [ 07-26]砥礪奮進的五年:福建日報龍巖全媒體新聞中心專訪陳論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