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3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逯海濤 吳曄 黃娜 通訊員 倪聰耕)左手繁華都市,右手美麗鄉村。在嘉興,城市和鄉村就仿佛南湖里的一枝并蒂蓮,花開兩朵,各有芳華。 英國著名城市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曾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中,描繪了一個把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統一問題來處理的妙想——“把一切生動活潑的城市生活的優點和美麗愉快的鄉村環境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這樣的和諧組合如今正在嘉興得到踐行。 城鄉一體化發展之于嘉興,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2004年,習近平同志就專程到嘉興蹲點調研過,認為嘉興有條件成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的典范。這一年,嘉興率先制定了《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全國第一個制訂出臺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地級市。2008年,嘉興又啟動實施了以優化土地使用制度為核心、“十改聯動”為主要內容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探索……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嘉興的“鄉窩寧”生活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眼中的城市和鄉村多了哪些相同之處?還有哪些不同?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到嘉興農村看看吧。 從老房子搬進新社區 村民感嘆: 生活比城里還好 從新倉(獨山港東)收費站下高速,就駛入平湖市新倉鎮。這個與上海接壤的小鎮,2009年就被列入嘉興市、平湖市“兩分兩換”工作試點鎮,鼓勵農戶到新社區集聚建房。蘆川花苑社區是鎮里規模較大的一個集聚區,已有1300多農戶。遠遠望去,一排排三層小樓,寬敞亮堂,干凈整潔,景觀優美。 我們去時,80歲的村民干雨香正在看自家建在蘆川花苑的新房子,打算裝修入住。“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到這么好的新房子。”干雨香說,他們家的老房子在新星村,1985年建造的,老屋破舊,下雨漏水,關鍵是26歲的孫子快成家了,得有一間新房。能把新房子建在統一規劃的中心社區,全家都很開心。 從老宅搬遷集聚后,住上了好房子不說,農民財產性收入也明顯增加,許多農民就近務工,多了一筆可觀的工資收入。2016年嘉興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9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87:1。 胡沖華大姐是新倉鎮石路村村民,因為政府政策用地征遷,2011年在統一規劃的農房集聚點蘆川花苑自建了一幢三層新樓。“我們現在住得比城里人還好,這里空氣好、環境美、路燈亮,一南一北還有兩個公園,很幸福。”胡沖華笑臉洋溢,家里5畝地全被征遷了,她和老伴每人每月有1800多元的養老金,兩人還在廠里務工,加起來每月另有4000多元的收入。 據平湖市新倉鎮村鎮建設辦公室主任顧仿林介紹,截至目前,全鎮已累計實現農民集聚建房2150余戶,按總規劃要達到4000多戶。 “以前是‘勸’農戶來中心社區建房,現在是農戶排隊主動要來造。”顧仿林說,農戶的田大多流轉給大戶了,村民大多在鎮上務工。中心社區離鎮區近,還有廣場、公園、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實現生活污水全入網、雨污分離、通信管網全覆蓋,附近醫院學校菜場齊備,步行都只要10分鐘,生活非常便利。 |
相關閱讀:
- [ 07-31]【砥礪奮進的五年】西安:“幸福賬單”對賬清算 提升市民幸福感
- [ 07-29]【砥礪奮進的五年】“西林模式”結出鄉村教育的成功碩果
- [ 07-28]砥礪奮進的五年:鄉學復蘇的“西林模式”
- [ 07-27]砥礪奮進的五年:廈門火炬高新區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重鎮
- [ 07-27]砥礪奮進的五年·巾幗心向黨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