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里無縫換乘到市區 一張卡 刷遍城鄉公交 公交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以來,嘉興通過一系列改革,構建起了真正意義上完全融合的城鄉公交體系。城鄉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客運公交網絡已經實現市域全覆蓋。 張垚琴家住在嘉興秀洲區王江涇鎮華聯村,而她工作的地點在嘉興市區的交通銀行附近。2014年大學畢業以后,每天上下班乘坐城鄉公交車往返成了她雷打不動的行程。雖然25公里左右的路程要花費一個多小時,并且要換3路公交,但是她覺得這樣的出行方式還是很方便。 在王江涇城鄉公交樞紐站,一共有5路通往村和集鎮的城鄉公交車,基本上涵蓋了王江涇鎮的所有村和集鎮。現在,在嘉興像王江涇站這樣的城鄉公交樞紐站還有很多。“今年下半年我們打算把車型全部換成新能源車。”嘉興國鴻公交二車隊隊長吳根華說。 這一切,都得益于2003年以來嘉興在全省率先改革城鄉客運管理模式,這一舉措打破了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目前,全市已經累計開通城鄉公交線路325條,投入車輛1338輛,運行線路總長度6227.3公里,全市792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交”,城鄉客運一體化評價達到5A級水平,日均客運量超過21萬人次。2013年出臺的《嘉興市區公交線路編碼及站點命名規則》,徹底打破了城鄉公交“兩張皮”的格局。 “其實我們嘉興早在2009年就實現了城鄉公交一體化,現在我們在做的工作是全面推進鎮村公交標準化,目標是打造全域公交。”嘉興市運管局副局長孫繼峰告訴記者,王江涇鎮城鄉公交樞紐站就是鎮村公交樣板,將來嘉興會有更多這樣的站點,能讓農民更好地享受城鄉公交一體化的便捷實惠。 從鎮村分館到中心館 想看啥書 全市圖書館輕松找 在農村,想要去圖書館看書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嘉興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民“借書難、看書難”問題,以鄉鎮分館建設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被譽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嘉興模式”。 7月12日下午,雖然不是周末,嘉興圖書館洪合分館的閱覽室里還是坐得滿滿當當,除了放暑假的中小學生來這里看書、寫作業,還有不少住在附近村子的村民也到這里讀書看報。鄔榮君是這里的老讀者了,對歷史感興趣的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翻看一本《宋朝果然很有料》。 鄔榮君就住在洪合鎮上,十幾年前他就是嘉興圖書館的會員。“以前沒開洪合分館的時候,經常坐著公交車去嘉興市圖書館看書,現在看書不用跑遠路了。”最讓鄔榮君高興的還不止這些,“比如我想看的書洪合分館沒有,可以告訴這里的管理員,他們會幫我去總館調過來看,相當于全市圖書館的資源都能夠享受到了。” “在我們洪合分館,可以共享嘉興地區五縣兩區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嘉興市圖書館舉辦的一些展覽、活動也會共享給各個分館,以前到不了鄉鎮、到不了村和社區的優質文化資源,現在都能下來了。”嘉興市圖書館洪合分館館長周旭宇說。洪合分館只是一個縮影,嘉興全市已建圖書館鄉鎮(街道)分館59個,標準化村(社區)分館89個,基本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服務全覆蓋。 家門口就能方便地借閱圖書,這個“小目標”已經順利實現。從2007年建立第一個圖書館鄉鎮分館開始,嘉興將所有公共圖書館按等級連接在一起,市圖書館和每個縣域總分館構成“中心館——總分館體系”,堅持“城鄉一體、普惠均等”原則,實行書刊借閱全市一卡通與全免費。 “設施成網、資源共享、人員互通、服務聯動,這就是我們嘉興公共文化建設的特點。”嘉興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處處長劉靖這樣總結。目前,嘉興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城鄉覆蓋率已達每館3.3萬人,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
相關閱讀:
- [ 07-31]【砥礪奮進的五年】西安:“幸福賬單”對賬清算 提升市民幸福感
- [ 07-29]【砥礪奮進的五年】“西林模式”結出鄉村教育的成功碩果
- [ 07-28]砥礪奮進的五年:鄉學復蘇的“西林模式”
- [ 07-27]砥礪奮進的五年:廈門火炬高新區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重鎮
- [ 07-27]砥礪奮進的五年·巾幗心向黨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