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關乎世界經濟的問題 “推進二十國集團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的共同目標,仍是我們的最重要任務。”這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德國漢堡提出的抱負。就中國而言,其經濟在過去近40年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即便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表現依然不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超出了大多數觀察家的預期。 中國的經濟增長能否持續?一旦政府的刺激手段耗盡、企業和地方債務問題集中爆發,是否會出現“硬著陸”?過去幾十年中,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上常有這種多慮的聲音。在我看來,這些質疑和擔憂都夸大了事實。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在沒有用盡調控手段的情況下,已經設法放緩了信貸擴張。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調速換擋期,依舊保持著中高速增長。事實上,對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維持長期的高速增長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增長質量比增長速度更重要。中國當前需要著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即更有效地利用勞動力和人力資本。 長期的增長必須靠生產力的提高來實現,而這取決于創新,即新產品、新流程、新技術等。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正在逐漸攀升。影響中國能否繼續提高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吸收和采用新技術的能力。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目前發展態勢非常良好,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并且在股市估值高,反映出市場對未來增長的預期。毫無疑問,中國高技術制造業的崛起將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它對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積極影響已經體現出來。 如何實現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個重大課題。在治理空氣污染、保護耕地、應對水污染方面,任務頗為艱巨。中國領導人已經嚴肅承諾,將認真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的問題。此外,雖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增長,但投資所占的比例仍然較高。在如何進一步釋放居民的消費潛力上,中國政府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在中國經濟前進的每一步,我們都能夠看到中國政府科學有效地發揮引導作用。近期在北京舉行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議強調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釋放出一系列政策信號,表明中國政府正視金融業存在的問題,并著力解決。 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這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我們看到,中國成功增加了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擴大了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為人人享有機會平等創造了條件。中國經濟能否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這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關乎世界經濟的問題。因為,中國的經濟體量是如此之大,中國市場、中國投資對于許多國家而言都變得日益重要。我們期待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以及全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球事務研究所主任埃里克·伯格洛夫) |
相關閱讀:
- [ 07-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組圖)
- [ 07-24]創新與消費為中國經濟添動力
- [ 07-10]中國經濟轉型創造新機遇——訪德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白希可
- [ 06-15]英媒:歐洲央行外儲首添人民幣資產 中國經濟地位被接受
- [ 06-01]全球7成人認可中國經濟作用 超九成巴基斯坦人持積極看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