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應“有現金”(云中漫筆) 如今,手機越來越“萬能”了。5年前出門必帶的老三樣——手機、鑰匙、錢包早已簡化成手機、鑰匙,甚至使用電子密碼鎖的人只需隨身攜帶手機出門即可,不用鑰匙也能進家門。 在中國,尤其是北上廣深杭等城市,現金越來越沒有“存在感”,甚至賣早點的小攤上都掛著用來支付的二維碼。中國特色的無現金路徑正在逐漸形成。中國“無現金社會”到來的速度之快,令世界驚詫。英國《金融時報》為此發過一篇觀察分析文章,題目就是《移動支付普及,中國跳過信用卡走向無現金社會》。 然而,筆者認為,在“無現金”社會里,也應該給現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還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紅利的人。 便利是中國的移動支付得以快速推廣的根本原因。不需要另購POS機,只要生成一個二維碼即可進行交易,極大地方便了用戶。但是,使用移動支付的群體集中在什么年齡段呢?2015年益普索的《移動支付報告》中顯示,超過85%的移動支付使用人群集中在16—39歲,這意味著在中國,相當一部分上年紀的人仍然沒有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然而,筆者曾在深圳看到,有個別線下商家只接受移動支付或刷卡支付。如果老人來這些商家購物時又該怎么辦? 老人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不舍得花錢買流量;年紀大記憶力不好,學了很多遍仍然沒學會如何掃碼付款;擔心移動支付不安全,害怕銀行卡里的錢全被劃走……這些顧慮讓老人難以改變消費習慣,也意味著現金支付對部分老人來說是必須存在的支付方式。 無現金社會并不等于消滅現金,移動支付應該與現金支付相互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所以,消費者應該有選擇的權利。無論是信用卡、儲蓄卡,還是現鈔、移動支付,都應該是支付手段的一種方式,而不能以一種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種方式。 |
相關閱讀:
- [ 08-01]新媒稱北京是中國“最智慧”城市:“無現金社會”排名超廣深滬
- [ 08-01]無現金社會,公共服務是否準備好了
- [ 07-26]中國成全球第一大移動支付市場 或率先邁入無現金社會
- [ 07-24]外媒稱中國無現金生活或影響世界:各國效仿掃碼付款
- [ 07-21]面對“無現金社會”:移動支付老人“跟不上”咋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