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跨黃河玻璃橋 驚艷亮相沙坡頭
近日,國內首座橫跨黃河兩岸的3D玻璃橋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景區亮相,正式對游客開放。據了解,黃河3D玻璃橋是在沙坡頭懸索橋的基礎上,將原有木板替換為鋼化玻璃改造而成,玻璃橋面長210米,寬度為2.6米,橋面距河面的垂直高度為10米。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炎炎夏日,在陜西西安曲江海洋極地公園海豚表演館,有一群每天“泡冷水澡”、與海豚為伴的海豚馴養師。他們負責海豚的喂養、照料、訓練和表演等日常工作,與海豚建立了親密的關系。暑假游客高峰期間,一名海豚馴養師每天下水至少20次,用辛勤的工作為觀眾帶來精彩表演。

全球首只野外引種大熊貓寶寶誕生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1日對外披露,全球首只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于7月31日凌晨2時17分產下一只雌性幼仔。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了解到,生活在臥龍核桃坪基地的大熊貓“草草”自7月1日起開始出現活動量加大、延時采食等妊娠現象。為確保“草草”順利生產,工作人員從7月28日起實施24小時密切關注。終于在30日中午,“草草”出現了臨盆行為,13小時后破羊水。新生大熊貓寶寶為雌性,體重達216克,比較少見。 “草草”順利產仔,意味著首例野外引種試驗取得成功。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近日,在瀾滄江源頭地區開展的一項生態本底調查活動中,來自云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并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據介紹,來自中、美、英、法等國的17支隊伍、共54名隊員7月20日齊聚位于瀾滄江源頭地區的囊謙縣,開展當地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生態本底調查活動。在數日野外調查中,隊員們在當地拍攝到猞猁、白唇鹿、藏原羚等15種獸類,以及發現狹葉五加等222種植物,足以說明瀾滄江源頭地區生態狀況良好,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地之一。

海口:鳥瞰坡鹿
7月27日,在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海南坡鹿在草叢中活動。當日,記者在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航拍在保護區內玩耍、嬉戲的海南坡鹿。海南坡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南坡鹿超過100頭。

玻璃吊橋瑜伽秀
當日,湖北省十堰市的瑜伽愛好者來到丹江口市太極峽風景區距離谷底約50米的玻璃吊橋上練習瑜伽,舒展身姿,挑戰自我。

重慶:“水中棋牌”消酷暑
8月2日,游客在重慶洋人街水上樂園水中戲水納涼。當日,重慶市氣象臺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多個區縣氣溫達40℃以上。重慶洋人街水上樂園推出“水中棋牌”活動,吸引市民和游客前來休閑納涼。

冰桶挑戰“比清涼”
7月30日,游客在河北省邢臺市天河山景區參加冰桶挑戰。炎炎夏日,河北天河山景區舉辦“比清涼”系列活動,主辦方設置了冰桶挑戰、快速漂流等項目供游客參與,讓人們體驗挑戰,感受清涼。

湖北恩施:絕壁引水的“深山天渠”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長潭河鄉白果村,有一條長約7.5公里、懸于懸崖峭壁之上、被稱為“深山天渠”的引水渠。行走在“深山天渠”之上,盡管外側懸崖大多被生長起來的樹木遮擋,但仍讓人心驚膽寒。這條1957年開建、歷時3年完工的水渠,至今仍是解決白果、洗馬坪等3個村飲水及近千余畝良田灌溉的唯一水源。據參與水渠修建的當地村民介紹,緊貼峭壁的水渠在修建時,由村民腰纏繩索懸于絕壁上開鑿炮眼,然后用黑火藥爆破修建而成。數百村民吃住在山上,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精神,開鑿出這一土苗山鄉絕壁引水的奇觀。

壺口瀑布迎來今年最大洪峰
這是7月27日拍攝的漲水后的壺口瀑布。 7月25至26日,黃河中游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位于晉陜交界處的黃河壺口瀑布于27日迎來今年最大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