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藏身在快遞車內,試圖混入校園被保安攔下 暑假來臨,為一睹最高學府的風采,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常頂著烈日,排隊幾個小時才能進入清華北大校園。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清華、北大校園附近,集結了一批五花八門幫助游客“偷渡”進校園的商家,他們自稱收取數十元費用,即可讓游客不用排隊就能入校園。對此,學校保安表示無奈,只能憑借經驗攔截“偷渡客”。 有人招攬排隊游客 花錢坐車進校園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除了遵守規定排長隊進清華、北大,還有一種方式正在排隊的人群中擴散。據該網友描述,自己在清華大學西門,遇到很多開黑車攬客的人。他們自稱,一個人收取40塊錢,就可以不用排隊,坐在車里進入校園,“他們說,開車可以從清華大學東門進去,因為東門只讓車進,不讓人進。” 該消息曝光后,立時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參觀清華北大,本來就是免費的,黑車司機“鉆空子”掙游客的錢很過分。 8月4日上午10點左右,北京大學東門。現場排隊的游客,從隊首至隊尾,將近300米長。隊伍中,打算帶孩子參觀學校的朱女士稱,自己從早上8點就在這排隊,“兩個多小時過去了,隊伍只前進了100多米。”上午10點30分左右,因為人流量過大,保安在隊尾立起了“停止參觀,請勿排隊”的牌子,禁止余下的排隊游客入園。同樣,在不遠處的清華大學,也有數十名游客,因為限流,沒能進入校園。 游客排隊幾個小時才能進入清華北大校園 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兩家校園外焦急排隊的人群附近,出現一些人,他們靠近排在隊伍末尾的游客,不停詢問“要不要進清華北大,不用排隊的”,“走路、騎車、坐車,都能進。” 快遞車藏一家4口 試圖混入校園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自稱“花錢能幫游客進校園”的商家中,有快遞員帶著快遞車出現在其中。8月4日,北青報記者在清華大學門口,目睹了一輛快遞三輪車內,藏進4人試圖混進校園,但最終被學校保安識破。 “停車!停車!”8月4日中午12點左右,清華大學東門一名保安一邊大喊,一邊越過路邊護欄沖向路中間。此時,一輛快遞三輪車正要從機動車道開進校園。與此同時,門口保安室內,也出來4名穿著制服的保安,將快遞車截停。出人意料的是,從被截停的快遞車上陸陸續續下來兩名成年人和兩名兒童。北青報記者從清華保衛部門了解到,四人是一家四口,來自河南,原本打算藏在快遞車里進入校園。 “我們在西門排到12點也沒排上,讓我們下午1點半再過來。快遞車說一個人20元,帶我們進來,我們就同意了。”其中一位女士解釋說,他們夫妻倆趁著暑假,帶著兩個兒子來清華逛一逛,但在清華西門排了一上午也沒進去,又舍不得讓孩子們在烈日下再排隊,才出此下策。 這位女士稱,從清華西門到清華東門有2公里左右的距離,他們一家四口就這樣擠在2立方米不到的快遞車內。 “這種行為十分危險。”保安告訴快遞車內的夫婦倆。之后,快遞三輪車駕駛員和三輪車都被保安扣留,而一家四口也配合保安做了調查。 對多種“偷渡”捷徑 學校保安表示無奈 北青報記者探訪發現,除了試圖藏進快遞車混進校園,還有一些人,通過收費,提供多種“偷渡”進校園的方法。8月4日下午,在清華東門外,一名騎著電動車的男子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走“員工入口”,可以帶人進清華,但一個人要收費50元。 此外,在現場,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一名女子,手持一張清華大學飲食服務中心的結算卡想要進門,卻被告知卡已經過期了。被拒之門外的女子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是在門口,從一個人手里買的卡,花了60塊錢,他說有這個證就能進去。” 而在北大附近,“北大百年講堂”的電影票,也被一些人拿來兜售,成為了入校“憑證”。8月4日下午,北青報記者看到,有人在北大東門向排隊游客兜售電影票,每張50元,稱可以憑此票進入校園,隨后,有一家六口購買了6張電影票,成功進入了北大校園。 對于各種各樣的“偷渡”方法,北大的保安也覺得很無奈。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近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校園“黃牛”,“那些拿著真的證件,帶人進來的肯定沒有辦法阻攔,但有些人,一看就知道是買了別人假的或者過期的證件,這種是要攔下來的,還有很多黑車,都已經被攔下來很多次了,還要帶人往里進。” 文/本報記者 匡小穎 見習記者 李卓雅 張月朦 攝影/見習記者 李卓雅 線索提供/朱女士 |
相關閱讀:
- [ 08-06]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腦死亡判定資質 全國僅30多家
- [ 08-04]落實助學貸款政策 為貧困生解決上大學后顧之憂
- [ 08-04]密歇根大學終身教授劉向宏加盟滴滴 任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
- [ 08-04]華僑大學響應“一帶一路” 倡議推廣華文教育
- [ 08-04]南京中醫藥大學:全國首個中藥學慕課上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