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8月6日電 記者手記:中國女生被害案增強在德留學生安全意識 李姓中國女留學生在德國遇害案4日一審宣判后,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和留學生提醒中國學子,不要因為極端個案而害怕出國,但出國留學一定要增強安全意識。 德國薩安州德紹-羅斯勞地方法院4日判處該案主犯塞巴斯蒂安·F(男)終身監禁,從犯克塞尼婭·I(女)5年6個月監禁,并判兩人支付受害人家庭6萬歐元(約合47.4萬元人民幣)賠償金。 25歲李姓女生生前就讀于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德紹校區,于2016年5月11日晚外出跑步時遇害。 控方律師派茨納對新華社記者說,對男犯獲得的刑罰感到滿意,但對判決認定女犯沒有參與謀殺感到不滿,隨后將就此上訴。 德國很多媒體都跟蹤報道了此案,各大媒體均對受害者及其家屬表示同情,認為法庭對男犯的判罰是期待中的結果,《中德意志報》在宣判當天的報道中以“等待正義的到來”開篇。 許多德國人也認為對女犯量刑過輕,其中一位德國網民在《中德意志報》的文章后留言說,法庭給女犯的判罰“是一個玩笑”。 對于法院的判決,多數中國留學生也持同樣看法,認為法庭對男犯的判決比較公正,但對女犯的量刑表示不解。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生楊曉娟說,男犯被判終身監禁“很解氣,正義終于得到伸張”。柏林洪堡大學博士生陳成認為,法庭對女犯的量刑較輕,“警戒作用不夠”。 自去年李姓女留學生遇害后,這起案件成為中國留學生經常談論的話題。許多留學生感到震驚、恐懼和憤怒,并對自身安全有所擔憂。國內的家人和朋友看到相關報道后,也紛紛表示擔心,時常叮囑他們注意安全。 來德留學將近一年的楊曉娟說,盡管在德國生活并沒有感到不安全,但這起案件讓她增強了安全意識,她不再去外面夜跑,只去健身房,也不會很晚回家或獨自到陌生的地方去。 不過,許多留學生認為,應理性看待留學期間的人身安全問題,畢竟此案只是個案,德國警方很快破案,案件也得到比較公正的判決,而且在德國這樣的惡性刑事案件非常少見。 近年來,隨著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出國留學和訪學人員也越來越多。來德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來增長迅速。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德注冊的中國留學生有超過3.4萬人,而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估算,在德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共有約5萬人。 由于中國留學生人數眾多,相關突發事件發生概率近年來也有所上升。據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介紹,一些中國留學生因為學習或生活挫折導致心理問題而輕生,一些留學生因為交通事故和游泳溺水等意外導致傷亡。 “平安留學已成為教育處留學生工作的第一要務,之后才是成功留學。因為只有平安才有之后的一切。”4日旁聽了一審宣判的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一秘房強說。 在留學生組織中,大家對人身安全也更加重視。據柏林工業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盧小正介紹,每年各地中國留學生協會都會組織迎接新生的活動,向大家介紹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分發安全手冊。 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工作人員也會應邀給新生講課,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介紹各種典型安全案例,讓大家提高警惕,還會安排心理教育和輔導,防止留學生因不適應新環境而出現心理問題。 陳成說,留學生最好結伴出行,提高安全意識,大家應加強聯系,一旦發生意外可相互通知。 “小心出行,謹慎交友。”盧小正提醒說。 |
相關閱讀:
- [ 08-04]中國留學生在德遇害案宣判:男性主犯終身監禁
- [ 08-02]感知多彩中國 助力民心相通——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赴閩西支教活動圓滿結束
- [ 08-02]華僑大學印尼留學生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暑假回國推廣華文教育
- [ 07-30]來華留學生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華僑大學泰國留學生返回居住地推廣華文教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