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 曹瀅)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全國臭氧超標率明顯增加,峰值濃度出現明顯抬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高級工程師孟曉艷接受《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采訪時說,從2013年以來,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長三角臭氧濃度有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2017年上升最為顯著;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個月的臭氧污染總體平穩,但2017年有大幅上升。今年前5個月,全國338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濃度同比上升的主要是南方城市,但北方多個城市也出現臭氧濃度大幅上升現象。 數據圖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孟曉艷說,從污染物濃度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貢獻量的影響來看,2017年1至5月京津冀的首要污染物第一是PM2.5,第二是臭氧;珠三角和長三角首要污染物第一都是臭氧。2013年至2017年前5個月全國臭氧超標城市數量明顯增加,說明2017年臭氧污染比前幾年有所提前,全國臭氧超標率明顯增加,峰值濃度也出現明顯抬升。 環保部上月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338城市空氣質量數據也顯示,6種主要污染物中,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指標上升幅度最大。 數據圖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由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近日完成的第四份關于國內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狀況評估報告也指出,京津冀區域全年8小時臭氧濃度在2016年均超過70微克/立方米,其中夏季均超過107微克/立方米。8小時臭氧濃度在2017年春季又比2016年同期在三個區域均升高了7.5%以上。報告指出,“這說明在PM2.5相對較低的夏季,京津冀又開始面臨臭氧污染的困局。” 但孟曉艷也認為,從污染物濃度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來看,雖然臭氧的貢獻量在逐年上升,但PM2.5和PM10對綜合指數的貢獻仍然大于臭氧。 根據我國空氣質量監測標準,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超過200微克/立方米即為超標;當某日臭氧濃度的最大8小時平均值超過160微克/立方米,則確定當日出現臭氧污染。 目前的科學研究一般認為,我國城市臭氧污染的成因比較復雜。內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在空氣中進行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形成,外因則是高溫、強太陽輻射等氣象條件。另外,區域傳輸也是污染形成的原因。通過臭氧的形成機制,可以推斷出臭氧污染通常出現在天氣晴朗的夏季城市。機動車排出的尾氣中同時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是形成臭氧的絕佳條件。 臭氧污染怎么得到根本解決?北大研究團隊建議,像管控PM2.5一樣管控臭氧,對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主要污染區域設定臭氧改善的具體數值目標,以便采取有力措施及時遏制污染趨勢、有效降低臭氧濃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在近期的一次清潔空氣論壇上指出,在當前污染源不可能下降很多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是總結這幾年哪些氣象條件下容易出現重污染過程,哪些重污染源在重污染氣象條件經過的地區。如果正好在某一個氣象點的路徑上,能不能考慮搬遷?但企業搬遷要避免石油化工與鋼鐵連在一起。 孟曉艷說,“大氣十條”要求控制臭氧生成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的排放。我國對臭氧污染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出臺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政策標準和大幅度削減氮氧化物排放等。但是近年來臭氧濃度趨高,說明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控制力度不匹配。揮發性有機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未來還需加強。 針對個人防護,由于目前尚未找到對高濃度臭氧的有效防護辦法,學術界對公眾的提醒大多只能強調“少外出”。也有人認為,短時間的接觸不會對人體產生永久損傷,在沒有明顯聞到異味的前提下,公眾不必過于擔心。 |
相關閱讀:
- [ 08-08]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污染明顯加重,咋回事?
- [ 08-01]陜西夏季多次出現臭氧為首要污染物 官方施策整治
- [ 07-12]環保部:未來三天北方或出現臭氧中度及以上污染
- [ 07-03]今明兩日華北黃淮等地臭氧濃度較高 部分時段有霾
- [ 05-28]河南多地現臭氧中度污染 高溫天氣機動車將限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