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多家民辦養老院試水“醫養結合” 不乏星級酒店轉型高端養老 但市場反應遠低于預期 酒店變身養老院。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政 攝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其琪 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展醫養結合”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一消息,猶如一劑強心針打進了養老產業投資者的內心,他們敏銳地嗅到了商機。今年6月,東莞首家試水“醫養結合”的民辦養老院—金慈養老院正式投入運營。東莞首家星級酒店轉型為養老院的常平豪享康樂養老院也開始了“醫養結合”的改造。 記者走訪了東莞多家民辦養老院發現,雖然設施齊全、裝修豪華,但相較公辦養老院的“一位難求”,東莞民辦養老院入住率僅1成左右,面臨種種難題。 老人在活動區域看報 轉型 不少民辦養老院 轉向“醫養結合” 近年來,東莞多家民辦養老院向衛生部門申請開設醫療室。 新基社區的金慈養老院是東莞首家“醫養結合”的民辦養老院,“公立的敬老院多接收健康老人和三無老人,一些失能老人送去也不收,我們恰好彌補了這一塊。”楊愛菊院長介紹,金慈養老院像醫院一般設置了內科、康復科、中醫老年病科、檢驗科、藥房、治療室、護士站等,現在有三名執業醫師,還配備十幾名護士。 在這里,每位老人入院就建立健康檔案,每天早晚均有醫生護士兩次查房,一一記錄老人生命體征的監測、呼吸、脈搏、進食飲水等。此外,護士24小時值班,有些老人諸如糖尿病需要定時用藥,“樓下醫生開出藥方,由護士喂藥或打針。”醫院還提供康復訓練,面向一些失能、失智老人。 楊愛菊說,該養老院還與康華、東華、臺心三家醫院簽訂協議開通了綠色通道,無需排隊就可為老人及時提供醫療服務,“開業2個月已經有老人通過綠色通道及時送院治療。” 養老院里,護工在陪老人曬太陽。 星級酒店重裝轉型 在國家醫養結合發展養老業的大力提倡下,東莞豪享康樂養老院也積極轉型。他們將原星級酒店的一層按照相關規定,改造為心腦血管科、內科室、影像室等,等待衛計局審核通過。 東莞豪享康樂養老院地處常平鎮下墟路,他曾經的名字“凡爾賽酒店”更為東莞人熟知。這里原來是一家歐式豪裝的四星級酒店,去年年初開始重新裝修,如今是一家豪華的現代化養老院。羅馬柱、雕花頂、雕像、歐式建筑、魚池……走進東莞豪享康樂養老院,處處顯露著曾經星級酒店的氣派。 “這個熱帶雨林風格的長壽村,可以住100人,那個正在施工改造的歐洲街,可以住200人。”該院負責人黃河山指著歐洲街的街頂說,“這個頂以前和澳門威尼斯人的藍天頂一樣,現在做養老院,我把它們改造成透明的,陽光可以照進來。” 去年開始,黃河山斥資千萬元改造養老院。這家養老院和傳統印象大相徑庭。走在里面猶如進入歐洲花園,老人的娛樂、活動范圍也進一步拓寬,有KTV、電影院、棋牌室,還配備了氧吧,專業醫療室等。 東莞首家星級酒店做養老,轉型備受矚目。黃河山說,為了配合當下“醫養結合”的養老行業形勢,他們也做了相應的改造。原凡爾賽酒店的兩棟樓,前一棟用作“醫”,設立各個診室、體檢中心等,另一棟用來“養”,供老人進行療養。待醫療這塊形成規模后,入住的老人們將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醫生、護工不好招 金慈養老院作為最早的“醫養結合”醫院,試水中也遇到實際難點,比如醫生、護工都不好招。 “我們有個阿姨每次都告訴別人自己在工廠上班,都不愿意講自己在養老院服侍老人。”說起這些,楊愛菊有些無奈。 楊愛菊分析,目前這份工作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壓力責任大是招不到人的主要原因。“在我們這里做護工的,既要耐心又要有愛心,但工資普遍不高,也就3000元左右,很難留住人,基本都是農村、偏遠地區的,超過50歲的才愿意做。護理是一項專業工作,我們就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培訓、考試,將他們變成職業人。” 而在其他民辦養老院負責人看來,床位數達不到比例更難招人。有人直言,“我們規劃的場地、設施都有,但老人太少,老人多起來,就可以請更多的醫護人員。” 分析 養老風俗影響入住率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入住率低,養老院應從自身尋找原因。 林江認為,相關單位在投資養老院項目前應對東莞整個養老市場做相關調研。“所謂民辦養老院,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公辦性質養老院的一個補充,但是縱觀東莞各個公辦敬老院,也幾乎沒有出現‘爆滿’、‘一床難求’的現象。” “其次,對于本地的養老風俗習慣,民辦養老院也應在開辦前做足功課。”林江教授指出,東莞的民俗文化中,將老人送至養老院的子女,往往會被說成是“不孝”,很多子女選擇請一位護工在家里照顧老人,這也是影響民辦養老院入住率的因素。 林江建議,民辦養老院應從自身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宣傳不夠導致很多人不知道還是本身護理的水平欠佳難以形成好的口碑,才有可能在入住率上得到提高。 業內人士也建言,加大政府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鼓勵,比如政府對這部分從業人員有一定比例的補貼及優惠政策等。 現狀 入住率低 面臨虧損 開業兩個月,生意如何?黃河山卻苦笑著吐出了兩個字“失落”。該院規劃了300個床位,如今卻入住了不到30人,和他預想落差很大。“我參觀過廣州的養老院,那里排隊非常‘火爆’,在東莞光常平鎮70歲以上老人也有4000多人,這個情況確實沒有想到。” 東莞豪享康樂養老院入住率較低的狀況在其他幾家民辦養老機構中同樣存在。記者走訪發現,他們的入住率大多都只有一成左右,不少養老院在接受采訪時都提到了“虧損”二字。位于黃江的康湖護理院共有900多張床位,目前入住的僅有140人左右,“現在肯定是虧損的。”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6月剛剛開業的金慈養老院共有230張床位,入住19人。該院院長楊愛菊笑稱“明年可能都不一定能盈利,但東莞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為什么入住率如此低?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民辦養老院的收費分為三檔,主要是區分健康老人、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價格多在2500元~6500元。其中健康老人收費最低,最低收費的僅需1500元左右,失能老人依照個體情況價格不同,均有護工貼身照顧。 分析其原由,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大家的觀念沒有轉變,另一方面,或許和東莞老人普遍有老房子有宅基地有關。 部門: 養老是微利行業 看好未來五年 對于民辦養老業,東莞有哪些政策支持? 按照《東莞市資助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試行方案》,民辦機構將獲每張床位1萬元補貼(分五年發放)和本地戶籍老人每人每月120元的運營補貼。 昨日,東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東莞在冊登記運營的民辦養老院已增至6家,分布在南城、黃江、常平、樟木頭、萬江,另外還有洪梅醫院、東坑醫院“醫養結合”準備發牌。此外,還有三家社會力量正在申請中,“他們聚焦高端養老”。 對于一些民辦養老院運營初期虧損,該負責人稱,養老業本身也是一個微利產業,但又是一個朝陽產業,目前東莞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業整體呈現回暖跡象,“如果有好的環境、專業的護理,確實能幫助一些有需要的老人,緩解家庭壓力”。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東莞民辦養老院走“醫養結合”,公辦敬老院也啟動了“公建民營”改革,相信通過這兩條路能對東莞養老業有很大促進作用,未來五年東莞養老業能有一個大變樣。 |
相關閱讀:
- [ 08-09]平安養老險國內首推養老金產品定制解決方案
- [ 08-09]我省對養老機構開展全面排查 力爭明年6月前全面完成設立許可工作
- [ 08-09]杭州:地下空間禁止建設住宅、學校、養老等項目
- [ 08-09]寧德市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7%
- [ 08-08]閩養老扶持政策密集落地:讓老年人幸福來得更實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