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8月9日電 新聞分析:“毒雞蛋”風波凸顯歐盟食品安全漏洞 歐洲“毒雞蛋”事件波及多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已下架數以百萬計受殺蟲劑氟蟲腈污染雞蛋。 對于歐盟的食品安全機制為何未能阻止“毒雞蛋”大范圍擴散,被指知情“晚”報的比利時飽受質疑,不過比利時9日又將相關責任推給了荷蘭。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毒雞蛋”風波凸顯歐盟食品安全保護漏洞,有關各國有必要加強協調。 多國“中毒” 歐洲禽類產品主要出口國荷蘭日前曝出,該國147家農場的雞蛋含有殺蟲劑氟蟲腈,這與荷蘭一家為農場提供殺蟲服務的公司有關。 氟蟲腈可殺滅跳蚤、螨和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有中度毒性”的化學品。人若大劑量食用可致肝、腎和甲狀腺功能損傷。歐盟法律規定,氟蟲腈不得用于人類食品產業鏈的畜禽養殖過程。 目前,“毒雞蛋”已流入比利時、德國、英國、法國、斯洛伐克等歐洲多國。英國食品標準局最新公告說,今年3月至6月,英國從涉事荷蘭農場進口約2.1萬枚雞蛋,且這些問題雞蛋已在英國市場上全部售出。不過,已啟動緊急調查的食品標準局也表示,這些雞蛋可能帶給英國公眾的健康風險“非常低”。 法國農業部7日說,7月11日至26日期間,共有13批“毒雞蛋”從荷蘭運至法國兩家禽蛋產品加工廠。監管部門已對事件展開調查,查封相關產品。 斯洛伐克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長加布麗埃拉·瑪特奇娜9日證實,斯洛伐克境內也發現“毒雞蛋”。她呼吁本國消費者在商店、餐廳等地購買或食用食物時詢問產地,以確保質量安全。 責任在誰 比利時、荷蘭以及德國分別在7月20日、26日和31日將“毒雞蛋”事件報告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雖然比利時最早報告此事,但比利時食品安全局8月5日證實,他們早在6月初就已知曉相關情況,只不過因檢方調查未予公開。 由于涉嫌知情不報,比利時食品安全局成為各方批評對象。食品安全局的解釋是:由于檢測出的氟蟲腈含量遠低于警戒水平,因此當時并未要求下架問題雞蛋,只是禁止個別禽類制品生產商繼續供貨;而且,比利時缺少有資質的氟蟲腈檢測機構,只得將相關取樣交給了荷蘭相關機構,進而導致行動遲緩。 比利時農業大臣德尼·迪卡姆9日在比利時議會聽證會上更是直接將拖延的責任推給了荷蘭,稱荷蘭早在去年11月就發現雞蛋中氟蟲腈超標一事,而且比利時早在6月26日就要求荷蘭提供其境內可能存在問題的氟蟲腈供貨企業情況,結果荷蘭7月13日才給予反饋,延誤了時機。 不過,盡管將拖延上報之事推給荷蘭,比利時食品安全局公布的氟蟲腈檢測結果也受到外界頗多質疑。比利時食品安全局7日曾發表公報稱,問題雞蛋中氟蟲腈含量僅為0.076毫克/千克,遠低于歐盟提出的0.72毫克/千克限額;而第二天,該機構公布的該批雞蛋復檢結果顯示,氟蟲腈含量達到0.92毫克/千克。 專業人士認為,對于同一樣品的不同次檢查,10%左右的誤差是可以的,但1000%的誤差著實令人匪夷所思。比利時魯汶大學病毒學教授艾爾弗雷德·貝爾納表示:“該事件說明整個檢測體系存在問題。既然檢測結果可能存在如此巨大的誤差,那么相關安全邊界就蕩然無存,這勢必增加人們的疑慮與恐慌。” 漏洞待補 就比利時拖延上報一事,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米娜·安德烈耶娃說,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首先需要成員國報告相關信息,歐盟委員會才能將這一信息通報所有成員國。歐盟委員會直到7月20日比利時報告這一情況時才知曉此事。需要強調的是,歐盟成員國有義務在得到任何威脅人類健康的信息時立即報告歐盟委員會的快速預警系統。 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是確保危害公共衛生的信息迅速得到共享的機制。該機制創建于1979年,目的是讓歐盟成員國各自的食品安全機構、歐盟委員會、歐洲食品安全局、挪威、冰島、瑞士、列支敦士登等之間有效分享食品安全信息并作出回應。 歐盟委員會另一名發言人安娜-凱薩·伊特科寧說,如有成員國未能及時將信息報告快速預警系統,則違反相關法規,歐盟將啟動相關法律程序。但她同時強調,比利時目前并不屬于這種情況。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安德烈耶娃多次強調,歐盟委員會的職責是確保信息在成員國之間得到共享,并協調各成員國采取措施,密切跟進事態進展。本次“毒雞蛋”事件表明,歐盟的統籌協調機制存在漏洞。 歐洲一國出現問題,難保不會波及他國。因此,歐盟應確保信息在成員國間能夠及時有效共享,并完善各成員國相關技術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而不是等到出現問題,才發現技術水平存在差距,同時任由成員國相互推卸責任。(新華社記者殷夏 潘革平 曲曦) |
相關閱讀:
- [ 08-04]德國“毒雞蛋”食品安全事件已波及12個州
- [ 08-04]荷蘭調查“毒雞蛋” 147家農場關停
- [ 08-09]“毒雞蛋”或擴散至歐洲七國 食品安全問題再暴露
- [ 08-10]歐洲“毒雞蛋”風波愈演愈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