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西藏日喀則8月14日訊(記者 彭金美) 日喀則,藏語稱“溪卡孜”,意為“土地肥美的莊園”,日喀則市又因其常年光照充足又名“日光城”。日喀則桑珠孜區在精準扶貧項目上充分利用光照充足優勢,打造光伏電站了、光伏特色小鎮,利用光伏產業帶動扶貧,讓貧困戶免費住進公寓,并可以每月拿到工資。 8月12日,中國經濟網記者隨“喜迎黨的十九大全國網絡媒體西藏行”媒體團一行來到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考察其“光伏產業扶貧”項目。 圖為桑珠孜區德勤光伏發電站。中國經濟網記者彭金美攝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桑珠孜區德琴光伏電站項目今年3月15日破土動工,6月30日并網發電,項目總投資3.6億元,占地面積900余畝,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運營年限內土地租金共計2232萬元,前五年土地租金共計300萬元,現已全部交付村集體,發放至村民手中。該項目作為桑珠孜區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間規劃的重點扶貧項目,將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11戶共計328人擺脫貧困。 圖為光伏電站負責人張學斌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中國經濟網記者彭金美 攝 “截至目前,已從當地聘工400余人,人工工資每人每天190元,按天結算,現場發放。實現每人每月約5500元的收入。直接地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帶動當地老百姓脫貧,扶貧效益顯著。”光伏電站負責人張學斌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在后期電站的運維人員我們也會聘用當地藏民,經過培訓考核上崗后,月工資將有8000元。” 同樣是通過光伏產業扶貧,桑珠孜區光伏特色小鎮則是依托“光伏生態設施農業”進行產業扶貧。光伏特色小鎮緊挨318國道,規劃總投資近40億元,占地面積2781畝,可安置易地搬遷群眾2000戶。該項目重點依托空港服務區、配套產業和“光伏生態設施農業”產業扶貧示范園為小鎮居民提供就業崗位,增加群眾收入:分布式扶貧光伏主體工程2億元(分布式扶貧光伏建成后可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青稞酵素項目2億元;同時,在施工建設期間可為周邊群眾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預計可實現人均增收近4000元。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安置房。中國經濟網彭金美攝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西藏日喀則異地搬遷居民每人享有6萬元的國家補助,他們購房無需再掏腰包,另外,國家補助的多余資金還可以用來購置簡單家具。 與安置房一條公路之隔,坐落著“光伏 生態設施農業” 目前已有公司入駐。 由于,該地區是沙質土壤,入駐的公司采用全新的沙培技術進行種植,運用營養液與水混合一體的方式進行滴灌方式。據公司人員介紹,接下來將研究純水培技術進行種植。 圖為公司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滴灌技術。中國經濟網記者彭金美攝 據光伏特色小鎮負責人介紹,“光伏生態設施農業”大棚將采用公司籌建,搬遷戶可以自愿受聘或者直接從公司租用大棚的形式進行生態農業生產。公司將會對該地區的入駐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幫他們拓展銷售渠道,來保證搬遷戶的收益。 |
相關閱讀:
- [ 08-14]建陽扶貧、黨建、維穩、環保工作會議召開
- [ 08-14]漳平市直工委組織開展掛鉤扶貧入戶走訪活動
- [ 08-14]邵武交警大隊深入拿口鎮加尚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 08-14]順昌縣委組織部扶貧工作隊深入掛鉤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 08-14]【砥礪奮進的五年】明溪:光伏發電照亮扶貧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