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學熱背后是怎樣的灰色利益鏈 李一陵 在夏令營市場上,短期海外游學夏令營十分火熱。10余天的游學,花費動輒數萬元,由于是學校組織,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長自然趨之若鶩,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長,為了孩子融入集體,也勉為其難,咬牙報名。 近年來,海外游學熱逐漸火爆,《2016年國際游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國際游學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且低齡化趨勢明顯,青少年成為海外游學熱的主力軍,甚至不乏3至6歲的小朋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家長們普遍希望讓孩子走出國門,增長見識、了解世界文化,同時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低齡化海外游學是否真有必要,動輒數萬元的價格是否虛高?很多海外游學團,事實上游而不學。以某旅行社推出的一款海外游學活動為例,標注游覽5所大學,每所大學游覽時間均為半小時,其他游覽地為旅游景點。這樣的游覽實際上還不如旅行團的行程安排合理。一些海外游學團的行程中包括與當地人士交流的活動,但是這種交流更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學生反映,“和外國學生友好交流”根本沒有實現,“和友好校活動是兩天,可是美國學生根本就不愿意理我們啊”。 為了吸引家長“掏腰包”,很多游學項目打出了戲劇、NASA航天、藝術、體育、航海等噱頭,但相關主題活動所占比重并不大。比如,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參觀哈佛大學校園,但游學機構會找當地人在哈佛租個教室搞宣傳聯誼會,馬上提高相關費用,變成了“在世界名校哈佛和老外深度交流”。除去所占不多的主題活動,剩下的行程與普通旅行團并無明顯差別。而且,與普通旅游團相比,學生在國外的住宿、飲食、出行等成本都要比旅行團低,但是費用則比普通旅行團高出一大截。 而且,對于年齡太小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對周遭世界的理解是淺層次的,諸如參觀海外名校這樣的行程,對他們來說有多大的意義?能學到什么呢?恐怕不過是到此一游罷了。 十來天的行程,少則兩三萬元,多則五六萬元。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一邊糾結,一邊砸錢報名。這種跟風又是為何呢?跟風的背后,學校恐怕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有記者調查北京的海外游學市場發現,很多游學機構與學校之間形成了一條潛在利益鏈條,很多公立學校都組織了暑期海外游學活動。學校之所以熱衷于組織海外游學活動,一個原因是“學校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獲得免費出境的機會,也成為游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 一邊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另一邊則是家長被學校、游學機構所織就的密不透風的網所裹挾,即使意識到海外游學班的性價比不高,還是咬牙報名,因為想到“班里孩子很多都在報,自己不報怕孩子不高興”。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參與,就無法融入群體。這種心理普遍地出現在各類培訓班、興趣班上。很多家長明明懂得應該讓孩子在假期放松身心,但是經不住與周邊家長的比較,害怕如果不讓孩子去補習、去提前學,孩子就會落后于人。這種焦慮,與其說是家長對孩子成長、成才的期待,對階層滑落的不安所造成的,不如說是市場催生出來的。 要化解家長的這種焦慮,當然有必要呼吁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更重要的是,找到“風起”的原因,規范市場的運行。比如,公立學校與游學機構進行合作,形成灰色利益鏈條,這種行為就明顯違反了相關規定,監管部門難道不該查一查嗎? |
相關閱讀:
- [ 08-15]斬斷海外游學“向錢看”的利益鏈
- [ 08-15]名不副實的國際游學亟待整頓
- [ 08-15]海外游學熱背后是怎樣的灰色利益鏈
- [ 08-14]學校組織海外游學存返點利益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